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金钟声动,星河共耀:上音以“教创演研”合力攀新峰

发布者:唐天祺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今晚落下帷幕。在这场代表中国音乐最高专业水准的赛事中,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校友以兼具艺术高度与影响力的集体亮相,收获5部作品奖,8项表演奖;另有8部作品入围终评,13名学生入围决赛。上音人闪耀各类金钟舞台,集中展现在拔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文艺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



金钟作品奖

【民族管弦乐组】

《风雅颂之交响》

作曲:赵季平


【管弦乐组】

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作曲:张千一

《天马——为二胡与交响乐队》

作曲:周湘林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作曲:沈叶

《第六二胡狂想曲》

作曲:王建民



金钟表演奖

顾文梦(美声)

2022级博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 廖昌永


张曦(美声)

2025级博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 宋波


沈佳瑜(美声)

2013届本科校友

专业导师 陈星


彭楒然(民声)

2023届硕士校友

专业导师 方琼


马鑫芮(民声)

2024届博士校友

专业导师 杨学进


李佩雯(古筝)

2023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 罗晶


刘世佳(弹拨-柳琴)

2024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 吴强


沈周慧(钢琴)

上音附中 校友

专业导师 杨韵琳



其他入围终评/决赛选手

作品奖

《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王建民)

《跳乐——为中阮与交响乐队》(周湘林)

交响协奏组曲《逐浪心潮》(贾达群)

《交响牡丹亭·天》(陈牧声)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纪念”》(陈牧声)

《大开门》(徐坚强)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赵麟)

《逍遥游》(赵麟)


表演奖

吴桐雨(美声)

乌列热(美声)

范雪妍(美声)

罗玉丹(美声)

吴爽(弹拨-琵琶)

王轶文(弹拨-中阮)

殷敬宜(古筝)

何芊倩(古筝)

王治权(钢琴)





名师领衔,彰显时代气象



金钟奖开幕式由上音名师领衔。院长廖昌永教授、作曲指挥系张国勇教授、声乐歌剧系郭森教授等同台献艺,呈现出一场彰显时代气象的艺术盛宴。作曲指挥系博士研究生、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赵麟担任开幕音乐会总导演。廖昌永演绎歌剧选段《快给大忙人让路》,以灵动的艺术处理与细腻表达,赋予经典角色鲜活生命力。



郭森与石倚洁联袂演绎《我爱你,中国》及歌剧选段《我的叹息将随风飘去》,以宏阔旋律抒发深沉家国情怀。



闭幕式上,上音师生再展艺术风采。在张国勇教授的精准引领下,贵阳交响乐团的音波如潮水般铺陈开来;声乐歌剧系主任方琼教授与上音附中青年竹笛教师王俊侃,以一曲《彭蠡湖中望庐山》仿佛将千里江山的灵秀汇聚于舞台之上,金钟获奖选手刘世佳、校友沈佳瑜等悉数登台。






学术引领,创演融合



本届金钟奖恢复设立作品奖,设置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两项,各评选5部优秀作品。历经初评、复评、终评三轮严格遴选,上音作曲专业博士生导师赵季平、张千一、周湘林、沈叶、王建民的5部作品获金钟奖,获奖作品数全国领先。此外,另有入围终评作品8部,占终评作品总数的近一半。


获奖作品音乐会上演

民乐系青年教师陆轶文演绎《天马》

管弦系副主任王之炅教授演绎《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上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进“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音乐作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上音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师团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音师生的音乐作品多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新时代交响”全国交响乐作品征集,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剧目等等。本次获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则进一步彰显上音在作曲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的突出成效。


此外,上音作曲指挥系副教授苏潇作品《腔调》亮相金钟之星器乐专场音乐会,是该作品管弦乐版本的首演;作曲指挥系副教授李博禅作品《洗礼》同台上演,作品选自交响协奏套曲《南海心潮》。






金钟赛场,集中检验


金钟奖赛场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上音声乐歌剧系24名在读学生、10名校友进入全国复赛,占入围总数的20%;美声组决赛12名选手中8人来自上音,包括6名在读学生和2名校友,最终博士研究生顾文梦、张曦,校友沈佳瑜荣膺金钟奖;校友彭楒然、马鑫芮荣获民声组金钟奖。



顾文梦分享道:“站在家乡舞台,我摒弃杂念,全心投入音乐本身。金钟奖是我艺术生涯的新起点,激励我不仅精研西方歌剧,更要深入演绎中国声乐作品,传递声乐艺术的多元魅力。”


张曦回顾备赛历程时表示:“在导师悉心指导下反复打磨曲目,学校提供的丰富舞台实践让我不断精进。此次获奖是职业发展的新开端,我将持续提升综合素养,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歌剧表演者。”



民族音乐系6人入围决赛,斩获两项金钟奖,分别是硕士研究生李佩雯(古筝)、刘世佳(柳琴)。李佩雯表示,学院教师团队在技艺锤炼与音乐诠释上给予她全方位指导,尤其罗晶教授在备赛期间倾注大量心血,助力其实现艺术突破。



刘世佳很感触,“柳琴并不是一件广为人知的大众乐器。金钟赛场给了我们这些柳琴学子,能够站在全国观众面前,把柳琴传向更远方的机会。”


担任评委的民乐系教授吴强寄语选手:“比赛仅是艺术长河中的节点,名次绝非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尺。愿你们永葆对民族音乐的热忱,在传统中扎根,在时代中创新,共同拓宽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之路。”



上海音乐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标准,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培育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艺术人才。


祝贺所有获奖选手和老师!

也为每一位站上

金钟赛场和舞台的师生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