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
邓泰山
分享演奏肖邦作品的真谛
2025年3月15日,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钢琴大师班圆满落幕。本次大师班特邀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著名钢琴家邓泰山(Dang Thai Son)担任主讲嘉宾。邓泰山现任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教授,培养的学生屡获国际殊荣,包括2021年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刘晓禹(Bruce Liu)。他亦深度参与中国音乐教育:2019年受聘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更于2023年出任上海音乐学院荣誉教授,其跨文化教学实践与艺术成就持续影响着全球古典乐坛。
大师课篇
邓泰山强调在钢琴演奏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指法和踏板的运用可以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的风格。每个人的手部条件不尽相同,尤其是手的大小、手指的长度与灵活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对于指法的选择不应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制。他以自身作为亚裔钢琴家的经历为例,提到亚洲钢琴家的手部结构特征与许多欧美钢琴家大不相同,而现行通用的指法往往对于大手更为友善。基于此,他形成了自己重要的教学观点: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应寻求能够达到最终完美演奏效果的个性化指法。大师公开课上,邓泰山不仅传授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弹奏技巧,如手指触键的部位、手指踏板的运用以及长难乐句的练习策略等,还建议所有人要积极根据自身手部条件,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指法。
邓泰山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诠释能力。他引导学生要主动识别作品的性格,判断是内向还是外向的表达,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演奏策略。在音乐情绪与调性理解上,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音乐情绪与调性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以肖邦的作品为例,通常音乐情绪悲伤时,作曲家会采用小调,但肖邦在表达真正悲伤的情感时,反而常常会选择大调。这种调性与情绪之间的反差,正是肖邦音乐内核中戏剧性的体现。通过这种辩证的视角,演奏者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与结构。
触键技巧方面,要着重寻找一串音中的重点音去表达,并指出有时谱面上的分解和弦琶音记号正是对应了那些重点音的存在。在力度标记的解读上,邓泰山也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强调谱面上的力度标记并不总是直接对应音响的强弱。例如,一个强的力度标记,可能并不是要求演奏者简单地加大音量,而是在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如同一个深呼吸后的巨大叹息。这种对力度标记的辩证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
对于多声部作品的处理,邓泰山同样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教学方法。他建议学生将复杂的多声部作品拆分独立练习,深入理解每个声部的特点和演奏要求。在重新组合时,需要辩证地平衡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讲座篇
本次大师班的最后一场活动是80年肖赛冠军邓泰山的讲座。开场第一部分,他带领观众从肖邦其人谈及他音乐中的诗性,指出探究肖邦音乐风格的形成,必须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待:18、19世纪,钢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时期,每十年便会迎来新的变化,键盘逐渐变宽,音色更加丰富,踏板的发明更是为演奏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肖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变化,并将钢琴的音色与踏板的效果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肖邦的重要性在于他将钢琴的音色与踏板的效果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是前所未有的。
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为他能够通过这个直至今日仍被归类为“打击乐”的乐器,表达丰富的诗意情感。他的音乐不仅包含理性,更是充满了感性。肖邦的音乐从极乐到极悲,涵盖人类情感的全谱。其音乐作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具有国际性的奏鸣曲、叙事曲、谐谑曲等体裁;另一部分则是具有波兰民族特色的舞蹈音乐,最典型的便是玛祖卡与波兰舞曲。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肖邦的音乐才华,也反映出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肖邦的音乐作品既有国际化的表达,也有波兰民族特色的体现,这种多元性使得他的音乐更加丰富和动人。
邓泰山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钢琴家在演奏肖邦音乐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有些钢琴家过于理性,缺乏情感的投入,这使得他们的演绎不够动人。音乐需要演奏者用心去感受,用情感去诠释,而不是单纯地依靠理性和技巧。所以一些不那么“西欧”的国家和地区,如法国、俄罗斯、诸多东欧国家与拉丁美国家,倒是“盛产”肖邦的优秀诠释者。进而,邓泰山又指出:亚洲人对肖邦的亲近感可能源于语言中的旋律性。中文和越南语等语言的声调变化使得亚洲人对旋律更加敏感。这些声调变化赋予了语言一种天然的旋律性,使得亚洲钢琴家在理解和演绎肖邦的旋律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捕捉和传达其中的细腻情感与内涵。
肖邦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而著称,讲座着重强调演奏者要具备细致的手指技巧和对踏板的精准控制,这与演奏其他作曲家作品时所需的技术有所不同。肖邦音乐更加注重手指的灵活性和细腻度,而不是单纯的力量和厚重感。演奏肖邦的音乐时,踏板的使用也尤为关键。不当的踏板使用会让音色变得模糊不清。演奏者需要通过踏板来保持旋律的清晰度,同时利用手指技巧来维持音符的连贯性。肖邦的音乐需要在技术上做到精准,同时在情感上保持细腻。此外,他的音乐还具有独特的歌唱性。演奏时,需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歌唱风格,以便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比如模仿艺术歌曲、歌剧或合唱的唱法。演奏者还需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情感需求,灵活运用歌唱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最后,邓泰山阐述了他对于参加肖邦比赛的备赛建议:高超的演奏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理的比赛策略缺一不可。选手们在比赛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曲目和熟悉比赛场地。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与优势选择曲目,在比赛中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另外除了需要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必须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他还对海量曲目的练习策略、赛场抽签顺序、选琴时如何快速做出决策等具体方法等给出真知灼见。
撰写人:钢琴系博士研究生 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