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势作用。上海音乐学院关工委开创了品牌项目“我是上音人”系列访谈活动,该品牌也纳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零距离品牌,旨在发挥老教授的专业特长与独特优势,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发挥新时期关工委在促进青年人健康成长方面作用。
2025年4月17日,由上海音乐学院关工委、离退休工作处、作曲指挥系关工委分会联合党委学(研)工部主办,《我是上音人》系列访谈第四期顺利开讲。访谈特邀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关工委离退休教师宣讲团成员陈钢先生,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院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离退休党委书记易慧,作曲指挥系关工委主任、党总支书记邱惠柳,作曲指挥系关工委副主任、作曲指挥系党总支副书记廉子成等出席。
作为老一辈“上音人”,陈钢教授分享了他自1955年考入上音后,求学、创作、从教的人生历程和对美的理解。他回顾了在困境中坚持音乐创作,写了如《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等作品。当时青年对音乐需求迫切,他为满足需求创作小提琴曲,作品演出反响热烈,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他提出,艺术作品要反映时代且超越时代,希望同学们继承上音传统,创作出时代需要的作品。
针对学生关于音乐多元性的创新及审美的提问,陈钢教授谈到,上音一直具有着海纳百川的精神,他的老师们就来自不同音乐体系,使得他也吸收了多种音乐风格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他指出海派文化就是海纳百川、中西合璧,倡导运用“拿来主义”,根据自身需要吸收各类优秀音乐元素进行创作。陈钢教授还以父亲陈歌辛先生的代表作品《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苏州河边》、《恭喜恭喜》等介绍了上海海派城市文化与音乐发展背后的故事与关联,以及不同的音乐元素和城市背景下呈现出的多元之美。
讲座结束后,掌声雷动,师生们恋恋不舍,纷纷与陈钢教授合影留念。
文字|舒于飞
照片|袁丁
校对|张婷
审核|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