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仁康(1914.4.14—2013.3.15)
钱仁康,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首批音乐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曾随中国作曲和音乐理论的开拓者黄自先生学习,是一位真正的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1。他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第一任系主任、音乐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社会兼职有中国文联全国委员(197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197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学科编辑委员会委员及音乐体裁分支主编(1980年)、全国中等师范音乐教材审定委员(1994年)等2;曾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等奖项3。前国务院总理李岚清曾为其亲笔题词曰:“百岁乐人钱仁康”!
图1 李岚清同志为钱仁康题词
钱仁康先生的治学精要在于博大与精深。他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西方音乐史学、音乐作品分析,同时还涉及到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中西音乐交流等,是一位涉猎音乐学各个学科领域的“全科式”大家 ,建构了似如‘音乐钱学’的金字塔。 ”4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音乐大百科
钱仁康先生的研究是一种“大音乐学”的路向,学术探索涉及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分析、音乐美学与传统音乐等诸多领域,并且都有突出的学术建树,其中许多成果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博”与“通”是钱先生音乐学术展示的最鲜明特征,它表明先生的研究超越了学科的局限和个人旨趣的褊狭,其博学广识升华为一种独具魅力的睿智与学术品格。读钱先生的文章和著作,无论是学术考证、乐事探幽,还是音乐分析、文本解读,我们都能感受到先生的超凡洞察力和发人深省的学术见解。钱先生的研究贯通学科,开阔论域,左右交织,上下勾联,既有高屋建瓴的整体把握,又有细致入微的现象诠释,这种底蕴深厚的宽广视野和综合互动的音乐审视使得他的论述能够越过“专业”的围墙,穿透“理论”的迷雾,直达研究对象的关键所在,揭示艺术问题的意义内核5。
在中国音乐学界,没有任何一位学者能像钱仁康先生那样具有如此宽广的研究领域、多元的学术理念,以及深厚的人文精神6。他是音乐界的“泰山北斗”,一位音乐百科全书式人物。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钱仁康从华东师范大学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他几乎教过所有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包括:和声、作曲、对位、赋格、曲式、配器法、乐器法,以及中外音乐史和音乐文学等。新学期开学时,只要没有人教的课,教务处就安排他来上课。上海音乐学院陈铭志教授也在多次场合赞扬钱仁康的这一本事7。他在大量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几乎涉足了音乐作品的所有体裁类别与形式结构,范围之广、跨度之大、程度之深,可以说引领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音乐学学人。他深谙音响、熟读乐谱。对音乐的基本格局与特定状态,已经达到了上下纵横、中外无界的境地8。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分析学科的莫基人,钱仁康先生为这个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树立了扎实的学术作风,贡献了一大批掷地有声的学术成果。他的研究领域为:1.音乐作品分析;2中外作曲家和作品研究;3.欧洲音乐史;4.音乐欣赏;5.词曲考证;6.中外曲式的共同规律;7 世界各国国歌研究。每一项领域都硕果累累。直至96岁时,还出版了62万字的、作为上海世博会重点书之一的专著《新编世界国歌博览》。他的成果包括:1.著作22部;2.主编、校订和参加撰稿的图书42种;3.报刊文章300多篇(连载文章按一篇统计,未查实的未计,如20世纪30年代的文章);4.为图书、曲谱作序32篇;5译著、译文24种(篇)6.译词配曲24种(篇),800多首;7.译注或解说外国音乐教材和外国音乐作品19种;8.作曲及编曲298首(部)9.翻译古曲约172首9。不仅是书写的体裁、形式,无与伦比,而且所涉及的题材、内容,更是无人可及。其研究、探究包含了音乐领域内的几乎所有古今中外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其宽广的研究领域10。
图2钱仁康先生的著作
在钱仁康的分析著作和分析文章中,“观照全面”是他始终遵循、贯彻的一条路线。寻根溯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他文章中随处可见之现象,既反映出他广博的知识、精深的思考,又映射出他敏锐的学术嗅觉和开阔的思路。例如,写学堂乐歌的分析时,为大量填词乐歌所依据的原曲——古今中外的民间歌曲、学校歌曲、古典歌曲、宗教歌曲、歌剧选曲以及各式各样的器乐作品做正本清源、查证曲调来龙去脉的工作,包括查证原曲的作者、原曲的来历以及原曲的产生、流传和演变等情况。同时列举原曲的声谱,并亲自将歌词译成汉文,使译词可以配谱演唱11。钱先生的治学成就和学术风格公认可用“广博”和“精深”来形容。所谓“广博”,盖指先生的治学领域之广和涉猎范围之博,非常人能及。举凡音乐创作、作品分析、中外比较、人物研究、源流考证、美学思辨、乐谱编订、歌词译配、文献翻译、掌故点评,等等,不一而足。所谓“精深”当指先生的研究和写作往往具备条分缕析的缜密构思和博闻强记的深厚功力。无论调、律、谱考释,还是人物研究、作品剖析,先生文论中材料之翔实、举证之丰富、论述之周密和行文之严谨,都令人叹为观止12。他对作家与作品研究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中国音乐从历代古曲到赵元任、黄自和冼星海、马思聪、丁善德、朱践耳等的作品,外国音乐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瓦格纳、马勒、德彪西、贝尔格等的作品,都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有一些是过去国内外很少有人作过详细分析的作品13。2002年4月27日,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音乐舞蹈分评委全体委员在写给上海市委宣传部及文学艺术奖终评委员会的信函中说:“钱仁康教授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在作曲、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方面成果卓著他的系列独创性研究课题为音乐理论界填补了很多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4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用“严谨、精深、广博”六个字概括了钱仁康先生的治学精神与论著成果,“他是我国当代音乐论坛上著述最丰、造诣精深的一位学者。把钱先生的全部论著编成‘全集’,就好比是一部兼容中、外、古、今的‘音乐百科’”15。
插入视频电视片《大地之歌》
对于其广博的学问,钱仁康先生如是说:我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音乐艺术同文学、哲学、美术、诗歌、舞蹈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没有广博的知识,研究音乐是无法深入的。因此,我用心揣摸古今中外的文学和音乐,涉及历史、地理、社会、民族和美学等各方面。虽然我执教后专攻音乐作品分析,但研究的范围涉及各种外围学科,如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比较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等等16。无论研究什么学问,都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正如胡适所说:“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17
2、独辟蹊径、出奇制胜——别出心裁奏国歌
钱仁康先生学术生涯长、学术领域宽、学术成果多,其研究课题涵盖古今中外,且总能涉猎学术前沿的敏感话题18。在长达70余年的写作中,他始终怀着对学术的好奇之心、追求之情,从不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这种保持了数十年之久的学术热情催生了一批独辟蹊径的文章。如前人对不同民族音乐的比较研究偏重于研究“特性”,而钱先生则独具慧眼,认为“共性”的研究是与“特性”的研究遥遥相对、并行不悖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些论文如《论顶真格旋律》《论“起承转合”的结构功能》《“双拽头”和“双拽尾”》《音乐语言中的对称结构》《句句双天下同》《与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脉脉相通的西方传统音乐》19等。这些有关中外曲式共同规律的系列论文,内容都是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的掷地有声的文章,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20。
“1998年5月,北京,听了一支由德国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大地之歌》后在场学者皆不知该作第一、二乐章所用的两首唐诗的出处。李岚清副总理即嘱CCTV音乐艺委会秘书长郭忱说:‘一定要尽快把德国艺术家演奏的两首唐诗搞清楚!一定!’郭忧找到中国诗界著名学者周笃文教授,周苦觅经月。又向北大、北师大及中国诗词学会诸友多方求教,仍无所得。然而,钱仁康先生早在1983年即破译了其中奥妙。”21破释《大地之歌》第一、二、三乐章唐诗之迷的经过,是钱仁康在学术研究前沿探索的例证之一。他所研究的课题,常常独出机杼,深入到前人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去进行探索。自成一家之言。为人们不知或知之甚少的领域开辟新的天地。为人们带来欣喜22。
图3 2001年5月20日在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颁奖会上
左起:马革顺、周小燕、钱仁康
钱仁康的国歌研究始于1941年以半文言体撰写的《旧国歌史料拾存》一文。该文详尽论述了辛亥革命之后,临时政府花费九年时间组织开展国歌拟稿,最终定下《卿云歌》为国歌的前后。其后,他又陆续撰写了关于世界各国国歌的文章,如《清朝的国歌》《国歌之“最”》《国歌纵横谈》《美国国歌的故事》《印度的国歌》《奥地利国歌志》等。1978年后,钱仁康开始系统地研究世界各国国歌,在此后的20年间,共出版四本相关专著:《各国国歌汇编》《外国国歌史话》《中外国歌纵横谈》《世界国歌博览》,并参与编撰《世界各国国旗、国徽、国歌》一书,负责撰写“国歌”部分23。
对世界国歌做系统的研究,要将不同语种的歌词译成中文,且不失原有的民族性与艺术魅力,需要做大量的系统研究工作。他在翻译时尽可能根据原诗翻译,针对比较偏僻的语种则依据其他语种的译词专译,同时参考好几种不同的译词以资补救。像这样全面、系统研究世界国歌的著作,是前所未有的24。九十多岁以后,钱仁康很少外出,但仍然密切关心时事及相关的国歌情况。以下一张他手写的字条写于住院前后:“请亦平打手机或写信告诉邹彦:1.塞尔维亚已于2006年6月宣告独立,请在网上查一查独立后是否有国歌。2.科索沃正在要求独立,请查一查独立后是否经国会或议会通过。3.西班牙国歌原无歌词,现已创作了歌词,请查一查国歌歌词是否经国会或议会通过。4.请查一查尼泊尔国歌是否有变化。”25可见钱先生做学问之严谨、热忱。
钱仁康的国歌研究,首先与其酷爱“词”与“乐”相合相融的音乐形式密切相关,其次与他对音乐的文经乐风有深厚的关切相关。世界各国的国歌除极少数为纯器乐作品外,大部分都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内容多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等。“国歌是国家性质、社会制度和政治路线的一面镜子”,其音乐也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很多国家国歌的歌词和音乐都出自杰出诗人和作曲家的手笔,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国歌的研究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时有国家因世界战事频繁覆灭或新建,国歌变化更迭,须时刻关注世界政治形势。另外掌握各个国家国歌的历史沿革及乐谱等也不容易。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钱仁康通过托人打听、拜访领事馆等途径,千方百计地收集各国国歌的资料。翻译国歌的歌词是最难的环节,一是涉及语言语种太多,二是将歌词翻译成汉语后,要根据旋律调整格律与用词,填配合适的中文歌词。钱仁康尽量根据原诗翻译,如果所用词汇太偏,就只能根据其他语言的译词转译,同时参考几种不同语言的译词,以资校正。
早在1981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就内部刊发了钱仁康所编《各国国歌汇编》,包含154个国家的国歌歌谱和歌注,除我国国歌和少数国家的器乐曲国歌外,歌词均译为中文,可以配谱演唱。直至1998年1月,北方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钱仁康所编《世界国歌博览》,其中包含190个独立国家的国歌,除了歌谱外,还叙述了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新旧国歌的沿革,“国歌志”或“国歌简介”等均译为中文,方便读者配谱演唱,共计译有164首现用国歌和71首旧国歌的歌词26。2009年,多达50万字的《新编世界国歌博览》问世,囊括了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国歌的历史沿革、词曲考源和音调解析,凝聚了钱仁康在这一领域的毕生心血27。
图4 《新编世界国歌博览》封面
我国早期翻译家严复说“译事有三难:信、达、雅。”歌曲的歌词是可以歌唱的诗歌;翻译歌既要用诗歌的语言,又要配合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因此在“信、达、雅”之外,又增加了两难。钱仁康在数十年的译词配曲工作过程中,体会到如能符合原词的轻重律和音步结构,配合曲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钱仁康先生在为外国歌曲译词配曲上所下的功力和取得的成果是独树一帜的28。
3、译词配曲,评论导赏——引领社会美育风尚
钱仁康在译配外国歌曲方面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他从事译词配曲工作60多年,从1946年编写《中学音乐教材》开始就致力于外国歌曲歌词的译配工作。《中学音乐教材》共分上、中、下三册由音乐教育协进会于1947-1948年第一次出版,其中经他翻译歌词的外国歌曲有32首。这是他在译词配曲工作上的首次尝试。60多年来他共翻译、配制了800多首歌曲,除上述五本歌集外,还发表在下列书籍中:《波兰民族歌十二首》《柴可夫斯基独唱歌曲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曲》《美国歌曲选》《各国国歌汇编》《苏联歌曲佳作选》《欧美革命历史歌曲选释》《爱的罗曼史》《苏联歌曲101首》《世界国歌览》《汉译德语传统歌荟萃》《学堂乐歌考源》,以及《歌曲》等音乐杂志中29。21世纪初,进入耄耋之年的钱仁康连续出版了《汉译德语传统歌曲荟萃》《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舒曼艺术歌曲精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精选》《李斯特艺术歌曲精选》《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马勒艺术歌曲精选》《歌德名诗歌曲精选》等一系列歌曲集。每一首歌曲都列出了原文歌词和汉译歌词,并附有说明歌曲创作背景、歌词来源、音乐形式及词曲关系的“歌注”30。
钱先生说:在我译注的这五本歌集(《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布拉姆斯艺术歌曲精选》《舒曼艺术歌曲精选》《李斯特艺术歌曲精选》)中,选用歌曲的歌词都是欧洲诗人的格律诗,我按照格律诗的规范译成汉文,译词力求做到:1.内容忠于原诗;2.参照原诗的音步结构造句,基本上是一个音节译成一个汉字,力求符合原诗的轻重律和音乐的节奏;3.参照原诗的韵律用韵。经这样译配的歌曲不会发生一个音符唱几个字的毛病,使汉译歌词在韵律方面与原诗两相谐合,又充分突出了原曲的音乐节奏。以《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为例。《诗人》歌原诗用的是“裙韵”,我的译诗也按aabccb的格律用韵;《我的》一歌的原诗句句押同一韵,类似我诗词中的“福唐体”,我的译诗也从头至尾句句押一个韵;《猎人》一歌的原诗每两行为一联,每联都换不同的韵,我的译诗也遵从原诗,按aabbccddee的格律用韵。按照这样的原则来翻译歌词,其难度是很大的。我为外国歌曲译词配曲,大概可以说得上是“呕心沥血”的笔耕生涯了吧31。
图5 钱仁康先生
钱仁康终身致力于运用深厚的音乐学专业知识,开设音乐欣赏讲座,推进音乐普及工作。1956—1958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钱仁康编写了系列“怎样欣赏音乐”讲座稿,以通俗易懂的解说,引导群众欣赏、理解音乐,后将讲座稿集结出版,即《音乐常识讲话》(1958),但此书被毁于20世纪60年代。1980年,他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系列节目“怎样欣赏音乐”新撰写了讲座稿,翌年出版了《音乐欣赏讲话》,伴随着这个广播节目风靡全国,该书也大受欢迎,销量随之大增,不断重印。1981—198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音乐欣赏手册》及《音乐欣赏手册》(续集),其中钱仁康撰写了120个条目,且为全书撰写前言“怎样欣赏音乐”,提纲挈领地阐明了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音乐欣赏需具备的六方面知识,成为指导音乐欣赏的纲领32。
图6 钱仁康编著《音乐欣赏讲话》(上、下册封面)
音乐评论是音乐学者积极参与社会音乐实践活动的最佳体现。其既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又要引导普通听众欣赏音乐,引领社会艺术风尚。钱仁康从未缺席过社会性的音乐评论活动。早在1948年,其就曾作为音乐教育协进会《音乐评论》杂志的主编,评论当时公演的音乐会;1960年“上海之春”音乐节开幕后,钱仁康积极参与撰写新作品首演评论文章,获得上佳反响;1961年,《人民音乐》登载了其为丁善德新作《长征交响曲》撰写的评论文章;后又写作了多篇音乐会评论文章,发表于《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如《喜听评弹歌曲〈蝶恋花〉》《时代的号角 战斗的抒情——革命歌曲演唱会听后感》《新思想新风格的赞歌——谈山东省演出队的节目》《公社的颂歌,时代的颂歌——评华东六省参加第五届“上海之春”演出的一些人民公社颂歌》《革命的豪情,英雄的诗篇——谈毛主席诗词专场音乐会》《长征接力有人来,革命诗歌代代传——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演唱会》《继往开来,高歌猛进——喜听贺绿汀声乐作品音乐会》等。
在上海这座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都市,丰富多彩的音乐会是市民音乐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重要元素。聆听各类音乐,感受来自听觉的直觉认知,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以达到心灵上的愉悦,是大众发自内心的精神需求。钱仁康从不以学院派音乐家自居,而是自发、愉快地从事着音乐欣赏引导的实践活动。除撰写音乐会评论文外,钱仁康还多次在音乐会前进行曲目背景介绍、作曲家创作概述、演奏作品评述等活动,将音乐专业理论转化为大众公共知识,并贯穿于民众音乐欣赏和审美活动的全过程33。他写作音乐欣赏文论,论题信手拈来,立意独特,凡是音乐作品推介简析、人物生涯叙述、歌曲词乐考源、历史事件复述、乐曲聆听评价、理论普及阐释.……皆可成为一篇篇言之有物的文章。“趣味”是他最为看重的选题标准,他曾经写作过一篇赏乐文《杜鹃文学在音乐中的反映》,系统梳理了中西文学史中有关于杜鹃的史实和诗作,列举了30多个描绘杜鹃的音乐片段,并把涉及的杜鹃类分为“损人利己,不劳而获的杜鹃”“朋比为奸、妒贤嫉能的杜鹃”“快乐的杜鹃,报春的使者”和“夏候鸟—布谷鸟”,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很多原属严肃的学术论题,在他独特的匠心和幽默的笔触下,转化为通俗易懂、饶有趣味的论题,如《五花八门的作品编号》《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自东徂西的〈灰姑娘〉故事》《学堂乐歌的张冠李戴现象》《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民歌主题》《勃拉姆斯笔下的标题性音乐》……看到文章论题,就引人入胜,吸引人愉快地阅读文章34。选题立意之“趣味”,分析解读之“通达”,语言辞藻之“文雅”,标题篇目 之“精致”,是钱仁康先生音乐欣赏文论的特点,亦是他的文论引人入胜之处35。其“音乐欣赏”论文,措辞文雅,意境高雅。凭借深厚的国学造诣,他在文中考源证流、引经据典,笔法上经常咏乐抒情、析乐审评,辞藻秀丽、恰当妥帖,不仅读来令人赏心悦目,且能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具36。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钱仁康都在从事启迪、引导民众感受音乐美的美育工作,帮助民众实现在人生任何阶段皆可接受美育的终身教育的愿望,为提升社会精神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37。
钱仁康不仅在音乐理论工作上卓有建树,在音乐创作方面也有大量的作品问世。现搜集到的作品近百部、正式出版或演出的不下60种(首)38。钱先生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涵盖声乐作品(独唱、齐唱、合唱)、钢琴曲、歌剧以及戏剧、电影配乐等39。1931年7月18日,钱仁康为刘大白的词谱曲,写了歌曲《五一运动》于1934年5月1日发表在无锡《人报》的副刊《呼应》上。这是他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有钢琴伴奏的歌曲,创作时他才17岁40。1939年,他为蔡冰白编剧的歌剧《江村三拍》谱写音乐,1940年演出于上海卡尔登戏院。1940年为蔡冰白编剧的四幕歌剧《大地之歌》谱曲,1940年12月31日起由窦立勋导演、黄永熙指挥上官云珠和乔奇等演出于上海兰心大戏院。可惜《大地之歌》的总谱已流失,只有其中的选曲《打渔》《山歌》《我怨》《船歌》收到1995年内部出版的《钱仁康歌曲集》中41。1941年毕业时,他曾致力于解读宋代《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首旁谱,译成五线谱后,以调式和声为各曲配上了钢琴伴奏。他为江浙沪等多地的学校创作了校歌,编写的《中学音乐教材》3册和《中学歌集》2册,被当时许多中学采用42。1939年至1948年,钱仁康集中创作了《红叶》《小夜曲》《春朝曲》《沧浪吟》《骸骨舞曲》《山鸡救林火》《洞庭樵唱》《是这笔杆儿误了我》《梅花曲》等一批“新体乐歌”43。他还为徐訏的戏剧《母亲的肖像》《何洛甫之死》配乐,为电影《林冲夜奔》《一句话》写片头音乐或插曲;写作合唱及独唱歌曲。仅20世纪40年代就写有40余首44。他除了写作很多独唱歌曲、二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写作钢琴曲《D大调组曲》《无词歌》《秋天的玫瑰》《献给新的一代》以及电影音乐等以外,独幕歌剧《桃花源》(与陈田鹤合作)、小歌剧《江村三拍》、大歌剧《大地之歌》三戏的上演在当时一度传为佳话45。
图7 钱仁康歌曲集封面
钱仁康作为一位早在民国时期就卓有影响的音乐家和音乐学者,同时又能在这些音乐创作、音乐普及和基础教育领域潜心劳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姿态: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情怀,一种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以音乐开启民智、改善社会风尚的文化担当46。
图8 钱仁康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活动海报
钱仁康先生学贯中西,学术成就令人高山仰止、学术领域几乎无所不包,在音乐分析、中西音乐比较研究、世界国歌研究、学堂乐歌考源、古谱翻译以及外国歌曲译词等方面建树卓著,先生的研究课题涵盖古今中外,且总能涉猎学术前沿的敏感话题,对问题的核心与技术部分的分析深入细致,条理清晰、逻辑致密,说服力强。先生的文章总是注重论据。广视角,多层面的考证,以理服人。他是西方音乐、作品分析的开山学者,是我国近现代音乐“西学东渐”的见证人和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47。同时在中国音乐史、传统音乐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研究成果48。他为上海音乐学院建立首个博士学位点,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的创始人,音乐学系的创建者49。钱先生为我们树立了的楷模,他的学品与人品是我们上音人应该传承的学统50。
为纪念先生的成就、发扬先生的精神,2024年4月14日,上海音乐学院诚邀海内外的学者齐聚上海音乐学院,研讨钱仁康先生的学术成就,共飨学术盛宴。适值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上海音乐学院整理和回顾他与上音的情缘,以此来纪念先生的广博学识、淡泊精神及对我国音乐学初创所做的开山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忠:《钱仁康先生的学术遗产》,载《人民音乐》,2014年第2期。
【2】洛秦:《一位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理念的实践大师——论钱仁康宽广的研究领域、多元的学术理念、深厚的人文精神》,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3】钱亦平:《非凡父亲钱仁康》,载《音乐创作》,2014年第1期。
【4】韩锺恩:《钱仁康先生与音乐美学》,载《人民音乐》,2013年第3期。
【5】钱亦平:《音乐学系分析学科的建设》,载《音乐艺术》,2013年第1期。
【6】钱亦平:《音乐分析 学海津梁——学习家父钱仁康先生怎样作分析》,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7】杨燕迪:《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上)——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而作》,载《黄钟》,2004年第2期。
【8】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9】文艺:《中国音乐第一人——钱仁康百年寿诞·逝世周年纪念》,载《中国艺术时空》,2014年第4期。
【10】赵维平:《钱仁康先生的中国音乐研究——兼谈钱先生的学品与人品》,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11】钱亦平:《他总是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以破译〈大地之歌〉唐诗为例》,载《音乐艺术》,2017年第4期。
【12】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
【13】王丹丹:《赏乐美文 趣达雅致——记钱仁康先生的“音乐欣赏”研究》,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14】杨立青、杨燕迪:《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作序》,载《音乐艺术》,2004年第2期。
【15】冯存凌:《缅怀先辈 激励后学——钱仁康先生学术人格和学术特色探究》,载《交响》,2014年第4期。
【16】《缅怀·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是“音乐百科”般的人物》,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9年4月14日。
【17】《钱仁康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活动》,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微信推文,2023年11月30 日。
【18】《音乐学系老教授:钱仁康》,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微信推文, 2020年12月02 日。
【19】《钱仁康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活动》,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微信推文, 2023年11月30 日。
1《钱仁康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活动》,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微信推文, 2023年11月30日。
2《音乐学系老教授:钱仁康》,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微信推文, 2020年12月02 日。
3《钱仁康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活动》,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微信推文, 2023年11月30日。
4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语。
5孙国忠:《钱仁康先生的学术遗产》,载《人民音乐》,2014年第2期。
6洛秦:《一位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理念的实践大师——论钱仁康宽广的研究领域、多元的学术理念、深厚的人文精神》,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7钱亦平:《非凡父亲钱仁康》,载《音乐创作》,2014年第1期。
8韩锺恩:《钱仁康先生与音乐美学》,载《人民音乐》,2013年第3期。
9钱亦平:《音乐学系分析学科的建设》,载《音乐艺术》,2013年第1期。
10洛秦:《一位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理念的实践大师——论钱仁康宽广的研究领域、多元的学术理念、深厚的人文精神》,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11钱亦平:《音乐分析 学海津梁——学习家父钱仁康先生怎样作分析》,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12杨燕迪:《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上)——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而作》,载《黄钟》,2004年第2期。
13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14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15文艺:《中国音乐第一人——钱仁康百年寿诞·逝世周年纪念》,载《中国艺术时空》,2014年第4期。
16洛秦:《一位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理念的实践大师——论钱仁康宽广的研究领域、多元的学术理念、深厚的人文精神》
17洛秦:《一位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理念的实践大师——论钱仁康宽广的研究领域、多元的学术理念、深厚的人文精神》
18赵维平:《钱仁康先生的中国音乐研究——兼谈钱先生的学品与人品》,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19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20钱亦平:《音乐分析 学海津梁——学习家父钱仁康先生怎样作分析》,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一期。
21钱亦平:《他总是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以破译〈大地之歌〉唐诗为例》,载《音乐艺术》,2017年第4期。
22钱亦平:《他总是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以破译〈大地之歌〉唐诗为例》,载《音乐艺术》,2017年第4期。
23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
24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25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26文艺:《中国音乐第一人——钱仁康百年寿诞·逝世周年纪念》,载《中国艺术时空》,2014年第4期。
27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
28钱亦平:《非凡父亲钱仁康》,载《音乐创作》,2014年第1期。
29钱亦平:《非凡父亲钱仁康》,载《音乐创作》,2014年第1期。
30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31钱亦平:《非凡父亲钱仁康》,载《音乐创作》,2014年第1期。
32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
33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
34王丹丹:《赏乐美文 趣达雅致——记钱仁康先生的“音乐欣赏”研究》,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35王丹丹:《赏乐美文 趣达雅致——记钱仁康先生的“音乐欣赏”研究》,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36王丹丹:《赏乐美文 趣达雅致——记钱仁康先生的“音乐欣赏”研究》,载《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
37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
38杨立青、杨燕迪:《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作序》,载《音乐艺术》,2004年第2期。
39文艺:《中国音乐第一人——钱仁康百年寿诞·逝世周年纪念》,载《中国艺术时空》,2014年第4期。
40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41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42文艺:《中国音乐第一人——钱仁康百年寿诞·逝世周年纪念》,载《中国艺术时空》,2014年第4期。
43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
44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2期。
45钱亦平:《非凡父亲钱仁康》,载《音乐创作》,2014年第1期。
46冯存凌:《缅怀先辈 激励后学——钱仁康先生学术人格和学术特色探究》,载《交响》,2014年第4期。
47《缅怀·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是“音乐百科”般的人物》,出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微信公众号,2019年4月14日。
48赵维平:《钱仁康先生的中国音乐研究——兼谈钱先生的学品与人品》,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49王丹丹:《钱仁康与音乐学学科建设》,载《音乐艺术》,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