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忠魂唱大义,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4月7日至9日献演于艺海剧院。
该剧以上海虹口继光高级中学(原麦伦中学)的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学生们怀揣着爱国心和强国梦,为迎向光明的新时代,做出令人惊叹的英雄之举。故事背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体现了革命先辈们的初心与奋斗,也体现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当代文艺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春上海1949》是上音2019级毕业大戏,剧中主要角色均由大四学生担当。对于上音师生而言,该剧的排演过程就是一堂堂生动的党课。
“学生们在革命前辈的故事中接力前行,在信仰的洗礼中激活红色基因。与此同时,高质量公演为学生搭建了优质平台,让他们在参演过程中加深课业学习、积累表演经验、提升唱功和演技的水准。”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该剧作曲兼音乐总监安栋认为,新型毕业大戏从学校礼堂走进公共剧场,打通高校教学与演出实践的最后环节,将为中国音乐剧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安栋在排练现场
再现特殊时刻
让历史高光与人物弧光交织于舞台
紧扣“春”之题,《春上海1949》分为“春节”“春游”“春寒”“春雷”“春澜”“春光”等6幕。剧中既有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奋斗历程,亦有跟着共产党走的初心使命;既有朦胧爱情的懵懂率真,也有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既有对纷杂时局的困惑忧心,更有对光明未来的理想信仰。
剧中人面临的每一次抉择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使得主副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严密的故事链、关系网。“‘春’是指美好壮丽的青春,也蕴含着万物勃发的希望。”导演马良告诉记者,该剧明言“春上海”,借喻“新中国”,“这部作品不仅讴歌为了新中国奋斗拼搏的先辈们,还给当代青年的人生前路指引方向。”
在“春寒”一幕的序曲部分,老上海人生百态尽现舞台,琵琶声、爵士乐、现代音乐和RAP(说唱)糅杂,又分别指向不同的角色群体。《春上海1949》集音乐、戏剧、舞蹈、舞美、多媒体艺术为一体。音乐融入了爵士大乐队(Big Band)、沪语童谣、江南评弹等元素,同时注重唱词推动情节与抒情达意的辩证关系。舞美场景、舞台调度、多媒体设计则追求写实与写意的有机结合,展示现代上海历史进程的画卷,反映创作者对中国气派、音乐剧式、当代审美的探索追求。
《春上海1949》于2019年首演于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是上音原创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本次演出,作曲兼音乐总监安栋,编剧兼作词林在勇,导演马良,舞蹈总监李奇,多媒体总监程瑜怀,声乐指导汤爱民,艺术辅导刘莎,配器编曲李林,音响设计王南南、李昌杰等均来自上音;此外还邀请国家一级导演、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钟浩,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服化设计董桂颖,以及音响总监金少刚等加盟。
主创团队在排练现场
此次复排演出,主创团队对《春上海1949》进行精心打磨,剧本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情节和角色更符合编剧的一度创作理念。
激活红色基因
让青春在火热生活中绽放绚丽之花
近年来,上音音乐剧系推出多部红色题材、现实题材的音乐剧,用音乐结合戏剧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史实为依据,《春上海1949》对在上海发生的斗争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让戏剧流露出更真实细腻的情感。
“每当我唱起《春雷》这首歌,身后仿佛站着共同奋进解放中国的兄弟姐妹,那是来自革命年代的重任和嘱托。”上音音乐戏剧系大四学生李泓辰在剧中饰演林安邦,在剧中以学生身份自觉加入上海解放的革命浪潮。
《春上海1949》涵盖不同社会阶层,切入点则以学生视角展现上海乃至中国解放的历程,角色设定与毕业班学生的年龄段相差无几。“一项伟大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年轻人的力量。这部剧把历经世事变迁的人们聚拢到一起,引导当代青年向那些充满理想的先辈们学习并致敬。我希望大家怀着真诚的心,去深刻理解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编剧林在勇认为,排演《春上海1949》不仅让学生专业上进步,更要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音乐剧《春上海1949》将上音红色基因与原创红色主题作品结合,深度挖掘上音办学的初心和光荣传统。此次复排《春上海1949》注重对于毕业班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特别是演员们在角色的分析与把控上,如何诠释出角色思想觉悟变化的层次推进,理解革命前辈们的思想境界,从而把握那个时代人们反映出的精神面貌。
“我们在剧中所念的台词,存在于那个时代人的思想活动之中,这就是他们的信仰。学生通过这部戏可以感同身受。”导演马良说:“在排演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贴近剧中人的精神面貌,了解他们内心的信仰力量。”
声乐指导汤爱民说:“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演绎出那段不能忘怀的迎接大上海解放的真实历程。我们音乐戏剧系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参与了此次创作和演出,将音乐剧这一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红色题材相结合,在演绎中讲述热血青春的故事,学史力行,使观众们、老师和学生们受教于心!”
舞蹈总监李奇说:“《春上海1949》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原创音乐剧,在编舞方面我结合时代背景与多样的舞种风格,在烘托戏剧气氛的情况下,更加鲜明的塑造了革命时代的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救国运动的形象,展现了理想信仰同行的精神风貌。在建国70周年时我系创作此作品,回顾峥嵘历史,用独特的艺术化的手法,使学生在感受舞台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爱国教育,使其体会到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仍用文化星火继续传承坚定的红色信仰。戏中结尾美好的未来蓝图,需要一代一代炎黄子孙继续传承历史的接力棒,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风雨同舟,砥砺前行。今年,本部戏作为2019级的毕业大戏,我希望这大学四年的结束对于他们意味着新的开始,梦想依然在,初心永不变,他们年轻,有赤诚与勇气,有莽撞与义气,但请记得虽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未来属于他们,愿他们在新的舞台上大放光彩,前程似锦。”
对即将毕业的2019级学生来说,《春上海1949》公演不仅是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更是走上人生新阶段前的信仰洗礼。“带着他的风采,他的期待,白玉兰永在。挚爱永在。”蔡润基在剧中饰演郑扬帆,以一曲《白玉兰》向在革命道路上付出汗水、血泪乃至生命的先辈们致敬。“《春上海1949》是我的毕业大戏,为人生中最青春、最难忘的四年画上句号。非常荣幸可以走进这样有故事的排练场,能够走上这样有意义的大舞台。”
正如安栋教授所言:音乐剧作为当前最火热的艺术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高水平的爱国题材、红色题材中国原创音乐剧,为我们专业教学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剧目排演,融通音乐剧专业知识,深刻领会戏剧思想内涵,丰富舞台实践经验,这也是呼应廖昌永院长提出的“教创演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面向广大观众的公演形式,展现了我们教学成果和学生专业风采,也在深入人心的音乐剧形式中,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在美育中,向社会播撒正能量。这也正是上音创建近百年以来,一直秉承的办学使命: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我们一代代上音人的接续奋斗,正是践行上音先贤们的办学理念,为我们国家,为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不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