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视角

【人民网】贺兰山下,给你一双音乐的翅膀 ——上海音乐学院用音乐文化助力宁夏产业发展

发布者:肖阳发布时间:2022-09-09浏览次数:416

奔腾激扬的《红旗颂》、大气磅礴的《黄河》、婉转迤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场管弦乐、钢琴曲、小提琴交织,充满西北豪迈风格又融入了些许南方清丽的大型交响音乐会,9月6日晚在贺兰山下、宁夏大剧院拉开帷幕。


9月6日-9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举办。期间,此受宁夏省自治区党委、政府热情邀请,上海音乐学院组团赴宁夏,特地为当地带来“贺兰山葡萄酒之夜”系列音乐会的高水平艺术演出。

宁夏距离上海2000公里,“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古人常喟叹“不通途”。

然今日,天堑早已变通途。志合者,更不以山海为远!

一次“山与海”的结缘

9月6日晚8点,开幕音乐会在宁夏大剧院举办。上海音乐学院应邀,在文化博览会期间特别策划、排演了多台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中国风、宁夏情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之夜系列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与相关职能部处、系部负责人出席活动现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王和山对此行上音艺术家们带来的精彩演出表示感谢。他充分肯定了上音通过音乐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团结在主流文化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实践,并对未来上音与宁夏之间的进一步深入合作交流充满期待。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打造顶级文化标识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宁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从祭祀用的乐器、到著名胡旋舞,再到琵琶、胡笳、芦管、羌笛等乐器盛行……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厚重的历史积淀,都令宁夏音乐文化魅力无限,可以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文化标识之一。

而成立于1927年的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和孵化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名师辈出,名作纷呈,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去年,上音与宁夏就已经成功牵手,在上音歌剧院为参会的海内外嘉宾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云上音乐会。为响应国家文化润边的建设号召,进一步增进上音与宁夏人民的情义。在上音党委的领导下,今年8月,我们赴宁夏银川学习考察,传承闽宁红色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签订了5年的战略协议,开启了上音践行人才培养宗旨、承担社会服务责任、拓展对外合作范围的新一轮发展举措。”廖昌永表示。

据悉,本次合作包括建立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创作采风基地,根据相关政策为宁夏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提供培训和学习深造机会,结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风土,加强贺兰山葡萄酒酒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构建经典曲目等。

一场“飘香”的听觉盛宴

当晚,本场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周珂副教授指挥,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倾情演出。

选曲上精心策划。其中,包括了“上音人红色三部曲”——由上音杰出校友、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七一勋章”的获得者吕其明先生创作的《红旗颂》,由上音知名校友、钢琴家殷承宗、储望华等根据曾就读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解静娴),由何占豪、陈钢主创,上音人“联合大作业”推出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独奏:王之炅)等经典音乐作品,充分体现出上音持续深耕红色音乐文化传承事业的服务担当。

本场亦有展现宁夏本土风情文化的《美酒飘香贺兰山》(演唱:陈阳),以音乐“礼赠”宁夏,表达出对双方未来密切合作、友谊长存的祝愿。同时,还有管弦乐《炎黄风情》选段,特别挑选了既有北方地区风格曲调的对花,又有江南缠绵吴语的紫竹调,脍炙人口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民歌旋律用西洋管弦器乐表现,令听众在张弛有度委婉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参与本行演出的许多上音师生不久前才演完歌剧《康定情歌》,又挑担迎战,继续投入到准备本次系列音乐会中。大家以热情饱满的状态圆满完成了多场高质量演出,给观众们带来视听盛宴的享受。

精心策划的节目、诚意满满的准备、精彩纷呈的演出获得了来自现场的热烈反馈。最后一首曲目结束后,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等与应邀前来参加博览会的700多名中外嘉宾等纷纷起立鼓掌,掌声持续近7分钟。台上台下互相应和,爆发了长时间的欢呼声,乐团又带来了特地为这场音乐会安排的返场曲目《火车头托卡塔》,更是把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希望上海宁夏合着火车的滚滚车轮声,奔向明天美好的生活。

多学科联动、将课堂教学延展至舞台实践,来自钢琴系、声歌系、管弦系、现打系的多名上音骨干教师,在乐队中纷纷承担独奏、乐队长,共同参与到本场演出中,带来一台高水平的艺术演出。师生同台,在多场排练、演出过程中不断深化上音的“教创演研”实践。

作为一名来自宁夏固原的“上音人”,声乐歌剧系的赵勇副教授表示此行回到家乡,能以自己的艺术服务于当地的事业发展,感到激动与喜悦。

心手相连,用音乐助力西部发展

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音乐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近年来,进一步加大“文化助力产业转型”力度,支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业,支持乡村振兴和西部发展,收获“累累硕果”。

2021年期间,上音院党委、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政府与上海市援青办合作共同打造上海音乐学院文化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项目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上音与东海学院、盲童学校共育藏族学生德庆玉珍,文化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

今年暑假期间,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承办的第二届上海市学校合唱指挥教师培训班助力中国美育教育事业,报名实现了全国范围内34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包括11大音乐学院,而少数民族涵盖土家族、藏族、傣族等18个少数民族,西部地区220人,占比7.5%。同时影响力持续外溢,报名教师不仅实现全国全覆盖,甚至还有不少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际上的学校师生。

9月1日-9月4日,由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上音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在上音歌剧院成功首演。上音院长廖昌永担任总策划、艺术总监、总导演,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上音附中校长丁缨担任作曲,国家一级编剧李亭作为导演、编剧,以及众多业界资深专家强强联手。该剧以广泛流传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的旋律为主要创作素材,以甘孜地区的藏族民间音乐为创作元素,结合现当代的音乐创作技术,让歌剧说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

本剧通过校地合作,探索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通过地方音乐素材的收集整理,和上音的学科建设相结合,让作品更好地服务社会。上海首演后,该剧还计划在11月参加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并到成都进行演出。

作为上音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献礼作,本剧是上音“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案例,是上音支持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诚意之作,是上音“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有效延续,入选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2021年度第一期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多个重要项目。

据悉,本次宁夏系列演出之一,9月7日晚上音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的教师代表们,将带领上音爵士乐团给宁夏人民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爵士乐音乐会。精彩内容包括现打系教师、小号演奏家李晓川的原创作品《重聚》,现打系教师、贝斯演奏家祝海鸣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爵士乐版《信天游》与现打系教师张雄关原创作品《快乐歌》等多部爵士作品。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创”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2015年至今,上音现打系主动对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坚持用“音乐”帮扶贵州省的贫困县摘帽脱贫。

上音党委书记徐旭指出,上音作为“双一流”高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陇原,跨越崇山峻岭,上音与宁夏的校地合作用文化牵动民族融合,见证山海情深,实现资源共享,奔赴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