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视角

【央广网】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文教结合如何迈出新步伐?

发布者:唐天祺发布时间:2022-03-09浏览次数:1612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4日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节目4日起推出两会特别节目《两会“艺”起谈》,节目将专访两会文艺界代表委员,聚焦文化发展与讲好中国故事,谈他们的履职尽责、建言献策,聊他们与你我共同关心的文化话题与期待。

本期嘉宾廖昌永,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世界首席华人男中音。

这次两会他关注什么问题,带来哪些建议?文教结合将如何迈出新步伐?新时代的音乐教育该如何开展?本期推出主持人苏扬对廖昌永的专访,带来一堂别样的音乐思政课。


完善文教结合,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应相辅相成

苏扬:能和我们聊一聊您此次议案的内容吗?

廖昌永:是关于完善文教结合机制、培养拔尖创新艺术人才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上提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高等艺术院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枢纽港。它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一是创作优秀作品,服务社会。高等艺术院校应该成为国家文艺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

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学校实施“5+2创演计划”,也就是5部大型原创作品、1部歌剧电影、1部经典复排巡演,通过演出歌剧、音乐剧、交响乐等形式,带动教育教学跨系合作,有效促进艺术创研人才培养,这些作品也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尤其是我们推出的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就是一个例证。这次演出师生参与人数达全校师生的七成以上,就目前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双丰收,从中深刻感受到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应该相辅相成。


廖昌永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焕发新生,音乐艺术长征不停歇

苏扬:听您这么说,我很好奇,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中您如何引导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参与创作?其中文教结合创新具体体现在哪里?

廖昌永:55年前,将革命文化与民间文化高度融合的《长征组歌》是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极具影响力。而我们的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是在此基础上赋予它新时代的特色。

两年长征路上,战士们走过许多地方,所以新时代版《长征组歌》融入了长征所经之地的音乐曲调,有江西采茶曲、四川号子、陕北民歌等,音乐风格极其丰富,将民族民间音乐与新作品创作完美结合,为当代音乐文艺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当代年轻人如何接过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我想无论是参与这次演出的师生还是观众都会有深刻的理解。

这次演出创作就是一堂非常好的音乐思政课,无论是从专业音乐的学习,还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对参与演出的师生来说都非常震撼。同时它高质量的艺术水平,对我们今天如何采风创作、体验生活等,都有非常大的启发。

主持人 苏扬

以美育为初衷,“笔墨当随时代”

苏扬:新的一年您带领上海音乐学院有什么计划?

廖昌永:上海音乐学院创校时,先辈们就提出:“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在今天看来,美育就是要构建新时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服务社会,这是我们的初衷。

成立上音歌剧院,希望以此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引进和培养更多优秀音乐人才;会继续打磨部分剧作,完成出版发行。

上海音乐学院今年将重磅推出民族歌剧《康定情歌》、大型情境音画《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上音-基尔联合制作版经典歌剧《茶花女》、上音-大熊合作机制2022年度音乐会,以及围绕德彪西诞辰160周年和上海音乐学院建校95周年等重要纪念节点策划的系列专场音乐会等,形成时间上覆盖全年、内容上涵盖全部学科的艺术实践体系。

笔墨当随时代,无论作为一名艺术家还是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只把自己专业做好远远不够,还需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为新时代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为祖国培养更多、更杰出的音乐人才,同时使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传统艺术走出去,让更多海内外朋友去关注它、热爱它并实践它,这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