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作曲家、上音杰出校友吕其明:人生步步是音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01浏览次数:2045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于6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杰出校友吕其明成为29名功勋党员之一,被授予七一勋章。他伴随着自己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走进人民大会堂,步履坚定,容光满面。


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家,《红旗颂》是他的代表作品,1965年创作,描绘了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建党百年之际,这首耳熟能详的作品,再次响彻大江南北。

吕老一生创作了300多首歌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并为许多经典电影配乐。他的身上展现了作曲家的工匠精神。直到90多岁仍笔耕不辍,创作歌颂白衣天使的作品——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是党把我从一名军人培养成人民音乐家。”吕其明说。


 

著名电影作曲家。1930年出生,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转业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任电影作曲。1959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和指挥。曾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影以来,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合作)、《庐山恋》、《城南旧事》、《焦裕禄》等二百余部(集)电影、电视剧作曲,并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诗《铁道游击队》、交响组曲《使命》(合作)等十余部大、中型器乐作品,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三百余首不同题材和形式的声乐作品。其中电影《城南旧事》音乐、电视连续剧《秋白之死》音乐、弦乐合奏《龙华祭》分别获得“金鸡奖”最佳音乐奖、“飞天奖”优秀音乐奖和“金钟奖”;管弦乐《红旗颂》被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基于他对中国电影音乐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相继被授予中国电影音乐“终身成就奖”、“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特别贡献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等荣誉称号。

     简单的习惯、简单的目标、简单的追求,这三个简单,就是我一生中的坚守。八十多年来,无论是烽火硝烟,还是和平生活,从来没有改变过。

     2014年12月,我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为祖国、为党、为人民工作,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职责。得到这个奖项我觉得很欣慰,这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工作和走过道路的肯定,当然接受时也有几分不安,还应该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这个厚重的奖项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再为国家、为人民留下一点东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吕其明


图片

 赤诚之心献祖国

 “进京赶考”

     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全国两会正在举行。国家大剧院,一场引起北京媒体高度关注的音乐会即将举行。

     2016年3月6日清晨,吕其明与上海爱乐乐团一行乘坐高铁从上海出发。下午2点多,他们出现在首都北京。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音乐盛会,是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主办、上海爱乐乐团承办的《把心交给祖国——吕其明作品专场音乐会》。

     吕其明与乐团刚入住宾馆,等候已久的首都各大媒体的记者或手执录音笔,或举起摄相机,或拿着话筒,争先恐后地采访。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陆蕾向记者介绍,选择这个时间到北京推出这场音乐会,是为了“3个60年”:一是上海爱乐乐团的前身、吕老担任过团长的上影乐团成立60周年;二是吕老在音乐会上选择的交响组曲《使命》,创作于向两会献礼的2015年,其时恰逢吕老从艺60年;三是整台音乐会从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开场,到吕老与作曲家陈新光创作的《使命》收尾,首尾贯穿了吕老60年创作生涯的代表曲目,正好体现了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情感。无论什么时候,这位笔耕不辍的老艺术家都坚持“要把最好的作品献给祖国、留给人民”。

     这么多年来首次在北京开自己的作品专场音乐会,吕其明的心情就如同“进京赶考”。此前,上海各大媒体预发了报道,可见吕其明与这场音乐会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洪钟大吕,气势磅礴


     3月7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都音乐界人士和各界观众一千多人赶来了。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出差西安当天返京赶赴盛会。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音乐会现场向媒体坦言:吕其明老师是音乐界的标杆。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绍同,也专程从福州飞到北京观摩,他感言,吕其明的传世之作,给人无尽的感悟、感怀。

     姐姐吕晓晴前来为弟弟吕其明加油。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皖江研究会副秘书长蔡小榕,组织京沪两地新四军老前辈的后代140多人欢聚在大剧院音乐厅,他们中不少人的父辈是吕其明的战友。当年在大江剧团扮演逃难小毛的吕其明,面对国家大剧院的观众,几分谦逊、几分忐忑。

     他的交响乐《红旗颂》曾一次次在北京演奏,他的歌曲一次次在北京唱响,可这次他与上海爱乐乐团在北京一起亮相,还是第一次。

     音乐会序幕拉开,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华丽开篇,激越高昂的旋律响起。50多年了,坐在国家大剧院舞台前的吕其明,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听过看过多少遍《红旗颂》了,可这次,感觉俨然不同……


到了部队,也就是到了家


     1965年2月,吕其明接到一篇“命题作文”以红旗为题创作一首管弦乐,要在当年5月的“上海之春”首演。提议者是著名指挥家黄贻钧。对于吕其明,上海音协贺绿汀、丁善德等前辈充分信任。

     时间紧、任务重,35岁的吕其明在新乐路寓所“背水一战”。   

     红旗,红旗!10岁参军、15岁入党,红旗是路标,红旗是方向。红旗飘扬在“八一”南昌起义的城头,飘扬在革命摇篮井冈山,飘扬在延安、西柏坡。鲜艳的旗帜,是无数先烈的鲜血,也是父亲吕惠生的热血染成的。在红旗的引导下,解放区的百姓送子参军、推着小车支援前方。当他和战友进入新生前夜的上海,街头出现了一面面欢迎的红旗。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迎着东方旭日和满天霞光冉冉升起……

     吕其明热血沸腾、眼含热泪、埋头创作。整整七天,他夜以继日,把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化为音符。

     音乐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一幕。吕其明虽然没有亲眼见证开国大典,但20世纪50年代初,他曾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过几年,每年劳动节和国庆节他都会去天安门广场参加盛大的游行。目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看着游行的人流高呼口号迈步前进,他每次都热泪盈眶。在《红旗颂》中,红旗飘扬的形象贯穿于音乐始终,激昂的进行曲,象征一个重生的巨人无法阻挡的步伐。

     战机掠过天安门上空,战车、坦克铁流滚滚,打着绑腿的步兵方阵,鲜花、气球、和平鸽、老人的笑脸、红领巾的童颜……波澜壮阔的场景激动人心。一部气势磅礴、优美雄浑、雅俗共赏的交响诗篇诞生了。

生命经纬与红旗交织在一起


     1965年5月,在“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红旗颂》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音乐舞蹈评论家董存明当年“有幸聆赏”了《红旗颂》富有震撼力的首演。他把吕其明的军旅生涯视为创作酝酿的“孕育期”,否则缪斯艺术女神也不会神灵附体。董存明先生把《红旗颂》创作的成功归纳为多个要素:前辈专家赐予机缘;吕其明刚从上音作曲系进修毕业,又已写过交响诗《铁道游击队》、大型交响曲《郑成功》(与肖珩合作);他既有作曲理论知识,又有纯器乐创作实践经验,具备了相应的实力;年轻,有朝气、有激情、有挑战欲望。

     此次音乐会上,还演奏了男声四重唱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女声独唱《庐山恋》插曲《啊,故乡》、《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管弦乐序曲《城南旧事》《焦裕禄》……几代观众耳熟能详的情感符号在国家大剧院引起了心灵“共振”。

     名列中国十佳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曹可凡担纲主持、穿针引线,86岁的吕其明走上舞台与观众见面。

      就像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指挥家张亮所说,每次指挥吕其明的作品都会心潮澎湃。吕其明的每部作品都是有故事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莹莹泪光献给音乐,也是向老艺术家致敬!

     音乐会下半场演奏的是吕其明的新作,《红旗颂》姐妹篇、长达40多分钟的大型交响组曲《使命》……

图片

 “实至名归”

     吕其明的作品在主旋律和接地气之间游刃有余。从宏大叙事、英雄史诗的创作,到《啊,故乡》《城南旧事》这样细腻柔软的风格,吕其明在不同风格间转换的功力令人敬佩。

     他把作品交给听众评价,而对自己的创作,他始终坚持九字原则:“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

     他的才华和创作原则使《红旗颂》一炮走红,经久不衰。董存明先生对《红旗颂》的艺术成就评论道,乐曲采用了A—B—A三部曲式,它与表现赞颂祖国的主题内容量身合体,首尾呼应,中段的回顾也有血有肉。当再现部A段又响起嘹亮的礼号声,情绪色彩更为浓烈,达到乐曲思想境界的升华。

     《红旗颂》音乐形象鲜明——作曲家以国歌引子2小节和歌声部分前4小节为音乐素材,选材精准合宜,一下子就点明主题。他在节奏处理上拉宽延展,从原曲战歌嬗变为颂歌风格,旋律发展得宽广大气,使人很自然会联想到开国大典万众欢庆胜利的宏大场面。作曲家用简洁洗炼的手法,音乐形象辨识度却很高。

     艺术魅力感人——在呈现部A段由弦乐演奏的颂歌连接部旋律令人心潮翻滚,那渐进型的曲调旋律线大块面起伏,一浪高过一浪,犹如钱塘江大潮排浪扑天,这样的气场充分发挥了音乐本身的魅力,撼人心魄,让听众直接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豪情,产生强烈共鸣。

     节奏有张有弛——那段双簧管抒情女高音般的独奏,倾诉了仰望第一面国旗冉冉升起时的内心独白,它是全曲中仅有的静场处理,类似于蒙太奇特写镜头与国画中的淡抹留白,形成情绪节奏和音量力度对比,以点带面,接着由弦乐进一步抒发,和声层次丰满厚重,向情感深度和广度扩展,可见作曲家在布局中的精心设计。

     富有想象空间——吕其明的音乐创作特色之一是画面感很强,乐曲B段发展部中的战斗场景,意识流画面瞬间转换,可以全覆盖我军军史上不同年代的所有战役,想象空间无穷。

     突出民族精神——全曲以象征革命的“红旗”,音乐形象赞颂超越一切的民族精神。乐曲内核是一种鼓舞人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原动力,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

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管弦乐《红旗颂》首演


     《红旗颂》首演以来已半个多世纪。董存明先生认为,如果做一次民意调查,知名度最高、最受老百姓喜爱的中国交响作品,《红旗颂》一定排行榜首。《红旗颂》被列入“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乃实至名归。

     “进京赶考”两个月后,作为第33届“上海之春”的“重头戏”,“把心交给祖国——吕其明作品专场音乐会”5月10日晚在上海大剧院奏响。著名指挥家、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汤沐海担任指挥,这是当晚音乐会的新亮点。

      汤沐海的父母与吕其明颇有渊源。父亲汤晓丹曾是上影厂导演,《红日》《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都是他的经典作品。母亲蓝为洁则是《城南旧事》《南昌起义》等电影的剪辑师。

     此次“上海之春”,吕其明身着深色西服红色领带现身上海大剧院,《红旗颂》的旋律再次奏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频频奏响《红旗颂》。每一次国庆阅兵仪式,《红旗颂》是“规定曲目”。《红旗颂》成为我国音乐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电视、广播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红旗颂》的影响早已跨越国界。在莫斯科、维也纳、布达佩斯……《红旗颂》被反复演绎。

吕其明和词作家一起切磋作品


     2007年12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年音乐会上,祖宾?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演出了《红旗颂》,他对这部作品赞叹不已。这位世界级指挥大师还在自己使用过的指挥棒上签名,托人专程赶到上海赠予吕其明。不到一年,英国BBC交响乐团也在北京的新年音乐会上演奏了《红旗颂》,指挥家瓦希里?辛奈斯基表示: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2018年12月31日,德国科隆交响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了《红旗颂》……谁能想到,吕其明对这部传世之作的修改竟然一直没有停止。这场演出后不久,《红旗颂》终于定稿。

      收到最新定稿本的《红旗颂》,吕其明非常开心,把它作为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物。2019年6月5日,这位90岁高龄的国家一级作曲家,戴着一面红旗胸章,走进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将刚刚出版的这部管弦乐序曲总谱和分谱赠予音乐学院师生。这是半个多世纪来《红旗颂》的第7版乐谱。为此,他还在《新民晚报》上撰文:“最近,我的《红旗颂》定稿版正式出版了,包括很多小节中的音符,以及作品整体的和声等,改动涉及三四十处。在作品尾声的配器上,我加强了国歌的旋律,旨在进一步把作品的情绪推向最高潮。大家都把《红旗颂》作为我一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我亦将此作为一种荣光。”

祖宾·梅塔率以色列爱乐乐团在2008北京新年音乐会上演出《红旗颂》后,委托主办方专程送给作曲家吕其明的珍贵礼物——一支镶嵌在镜框里的指挥棒


     在54年中对一部蜚声国内外的精品之作进行多次修改,这样的作曲家即使在交响乐的故乡,我们能找出几位?

     作为词作家,笔者有幸被吕其明邀请,完成了交响合唱《红旗颂》的填词。2011年6月26日晚,《红旗颂》首次以合唱形式亮相上海大剧院。前后经过六七年的反复修改,合唱版《红旗颂》是上海文艺团体献给建党90周年的又一力作。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了这场汇聚了吕其明毕生经典之作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

      著名指挥家王永吉担纲指挥,著名歌唱家任桂珍、方琼、杨小勇、迟黎明等担任独唱;上海爱乐乐团90名演奏员担纲交响乐演奏;上海爱乐交响合唱团、金旋律老新闻工作者艺术团90位合唱团演员配唱。

     81岁、有着66年党龄的吕其明又为党和人民献上了一份重礼!唱响《红旗颂》,他如愿以偿。

     合唱版《红旗颂》在上海、在全国各地演唱多年,被拍成多种形式的MV,成为群众歌咏喜闻乐见的大合唱节目。

吕其明给红旗艺术团赠送《红旗颂》演唱曲谱


     《红旗颂》前后有两次重要的送谱。第一次是2009年9月,建国60周年前夕,中国音协《音乐周报》刊登一篇以《全国五十余家交响乐团获赠〈红旗颂〉》为题的文章:近日,中国电影文学协会副会长、作曲家吕其明,把新版总谱和分谱,寄赠给全国(不含港澳)各直辖市、自治区省市歌舞剧院的51个交响乐团和专业的管弦乐团,以及国家大剧院等相关单位。以此向为演奏《红旗颂》做出贡献的指挥家和音乐家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每家乐团收到的《红旗颂》总谱上都有吕其明的亲笔签名,而且还附了一份赠送说明。吕其明表示,此次向全国交响乐团赠送《红旗颂》总谱的想法上半年就开始酝酿了,在国庆节之际,如果各家交响乐团都能收到并演出新版的《红旗颂》,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年,在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中,《红旗颂》创下了由1700多位演奏员集体演奏的纪录。

     第二次,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吕其明和笔者自费上万元购书签名,把数十套《红旗颂》总谱和套谱版,寄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宣传部、解放军总政、各军兵种、二炮、武警文工团以及北京、上海专业交响乐团等单位,表达了老共产党人、老文艺战士的心愿。

吕其明为红旗艺术团赠送《红旗颂》光盘


     一部好的作品,喜欢的听众可以跨越多个年龄段。在《红旗颂》首演45周年之际,随着热烈的掌声响起,一群来自上海市徐汇区艺术幼儿园的小朋友挥舞着45面五星红旗,齐声高喊“红旗爷爷,红旗爷爷”,从舞台两侧簇拥而上,将吕其明推向舞台中心。吕其明顿时童心绽放,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只有清澈的激流,才能催开洁白的浪花;没有蔚蓝天空,哪有璀璨的云霞。一个名叫徐文强的写诗的文学青年,每当听到吕其明写的乐曲,总觉得音乐没有年龄,也没有时差,更没有“代沟”,吕其明仿佛是个年轻人,他用他的清纯而又清丽的生命经纬与红旗交织在一起的音符和我们这一代人对话,亲切而又自然,蓬勃而又赋予活力。吕其明,青春不老,艺术之树常青。

     一部好的作品,总是给人力量。翁伟樑曾担任第三任总指挥,组织研制39枚长征四号系列火箭。他每次走上发射台,都带着保心丸,为了激励自己,他每天都要抽空听《红旗颂》。他和他的团队,在红旗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直到火箭顺利上天,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由于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红旗颂》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吕其明的《红旗颂》、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等原稿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