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上海音乐学院举行媒体通气会,首次发布上音歌剧院落成及运营有关情况。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党委副书记曹荣瑞、副院长侯立玉、上音歌剧院管理中心主任冯岚及建设方代表以及部分上音干部师生代表出席。来自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以及上海本地近50家媒体共同见证了上音歌剧院的首次公开亮相,通气会由曹荣瑞主持。
会上,廖昌永向大家介绍了上音歌剧院建造初衷、社会意义、文化贡献,以及上音歌剧院未来定位。他以“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16字,为上音歌剧院的未来运营“保驾护航”。上音歌剧院将充分整合上音优质资源,展示上音教学、国际化办学、创作实践的成果;引进国外优秀歌剧和舞台艺术制作,孵化更多国内原创作品,对上海的歌剧艺术普及、推广、欣赏起到推动作用;以专业的运营团队,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他透露,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将打造原创献礼作品,和部分上音精品剧目形成开幕演出季,在上音歌剧院的舞台上呈现。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中,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两台歌剧亮也将相上音歌剧院。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海之行是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成立200多年来首次集结最全编制,为中国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莫扎特歌剧作品,这对于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歌剧艺术表演和歌剧文化打造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廖昌永表示,上音歌剧院一定会向公众展现不凡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活感染力。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将来上音歌剧院舞台上的歌者,他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莅临上音歌剧院,倾听她的每一句歌唱,见证她的每一步成长,近距离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随后,侯立玉介绍了上音歌剧院建筑亮点。上音歌剧院是一幢8层综合体,地下3层,地上5层,最高处建筑高度为34米。由法国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徐氏声学、英国剧院设计咨询公司等中外团队联合设计,是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集专业歌剧演出与教学为一体的一流歌剧院。上音歌剧院拥有1个1200座的歌剧厅和歌剧、管弦乐、合唱和民乐4个排演厅,以及1个专业学术报告厅。
为了能让观众提前进入观演情境,设计师在大厅也做了隔音处理;剧场内马蹄形的结构让观众的观演感受更为贴近舞台,即使在三层,也不会觉得太过遥远;独特的可升降反声版和有开合功能的乐池设计能为各类声乐、器乐演出提供一流的声场效果;座椅后方的字幕显示屏可提供9种不同语言的字幕切换,这一技术更是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国际级的歌剧院同步。 毫无疑问,上音歌剧院将成为亚洲一流、世界领先的,集学科建设、文艺演出、艺术普及、原创基地、国际交流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随着5G时代的开启,在智能剧场运营上,上音歌剧院的运营者也做了一些展望。上音歌剧院管理中心主任冯岚表示,在未来的剧场管理中,剧场有望采用人脸识别、智能停车等服务,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整合周边商圈资源,为观众营造更便捷、更温馨的观剧体验,让上音歌剧院成为一个真正“有温度”的剧场。今后的上音歌剧院将助力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服务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成为引领歌剧和舞台艺术观演潮流的“文化新地标”!
新闻通气会后,各大媒体纷纷对上音歌剧院作了大篇幅报道,引起上海市民及全国业界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