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科技节AI之音-人工智能音乐艺术专场活动于5月23日下午在上海科技馆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科技节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承办。活动邀请了权威的专家学者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代表,以新作分享、合作表演以及交流互动的形式向公众展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领域的无限可能。
△图为活动现场
活动展示了音乐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包括《AI乐之城》《从脑机接口到脑波音乐一交互式音乐作品”思考之声”》《孩子们的智能作曲家一 AI音乐启蒙教育系统》在内的作品呈现了AI创作系统与视觉交互技术、意念与思考状态、学习模型与算法组合等形式的联动,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以上作品来自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艺术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研究团队,产生于不同领域、不同团队之间思考的碰撞。
本次活动艺术总监秦毅副教授表示,“最困难的事,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经常会出现思维的碰撞。虽然我们有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但需要共同来探讨音乐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过激烈的讨论,我们需要寻找共通的语言,我们需要统一各自对音乐人工智能的理解,我们还需要非常具体的去落实和解决各个研究细节。”
△图为作品展示
此次活动中,不同机构、组织、高校和业界相关人士对音乐与人工智能的交互联系进行了集中的讨论,阐述各自对于音乐领域人工智能的创意与理解,在激烈的讨论中,达成共识,共同促进音乐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协作开发和深入研究推广。
△图为专家圆桌讨论
作为本次活动学术顾问,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副主任(主持工作)、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栋教授提到,艺术来源于人类的思维和感情,而人工智能通过其极强的学习能力介入到这个思维过程中,是否会对艺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是十分值得期待的。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承办方之一,聚焦艺术和科创的碰撞,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搭建桥梁,促进高校与社会资源的协同与创新。
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立足于上音丰厚的艺术资源,积极对接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已经与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达成战略合作,就音乐推荐、智能教育等方面开始探索,并希望形成成果用于音乐治疗等更接近居民生活的实践领域。协同创新中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依托上海音乐学院,推动高水平、有组织的艺术创新,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动,主动对接需求,孵化与产出更多艺术特色的创新成果,服务于上海文创中心与与科创中心的建设。
△图为活动嘉宾合影
供稿: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撰稿:董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