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众乐|致敬大师—纪念黄自先生逝世80周年校史专场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1-29浏览次数:5781

黄自先生,字今吾,上海川沙人,生于1904年。1938年5月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仅34岁。1916年,黄自考入清华学校,开始系统接触西方音乐,并在童子军管弦乐队吹单簧管,在合唱队中唱男高音声部。1924年从清华毕业后,黄自先后在美国欧伯林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1930年,受聘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培养了以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音乐人。

2018年恰逢黄自逝世80周年,由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筹)共同承办的“致敬大师—纪念黄自先生逝世80周年”校史专场音乐会已于11月24日上午十点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黄自先生家属,上海市教委高教处主任束金龙莅临本次音乐会。

音乐会上,我院党委书记林在勇致辞: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现代音乐专业高等教育的奠基学校,开创了近100年的现代中国音乐史、音乐创作史、音乐教育史。就在学校办校的第三个年头,学校迎来了黄自先生。从黄自先生开始奠定了今天全中国音乐学院基本的教学系科,专业设置、教研体系。上音今天的成就来自于黄自,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他,向他致敬,这是我们的荣幸。黄自先生的塑像背靠西面、面向东方,不仅是他学跨东西,还因为他的视线永远面向着某种精神,面向着我们的民族、国家和人民。80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纪念他,是我们今天的上音对于我们的前辈由衷的情感。

黄自先生的家属黄德音先生应校史馆之邀担任此次音乐会特邀嘉宾并在音乐会上发言:在创院之初,黄自与萧友梅先生建造了基础的建设工作,只是很可惜他只工作了九年。经过了上海音乐学院几代人的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使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今天上海音乐学院已经变成了一所举世闻名的音乐高等学校,而且人才辈出。并对上音院领导和筹备这次活动的各个部门以及参与此次演出的所有演职人员表示了感谢。

音乐会上,校史馆“海尚音苑”志愿者社团的同学精彩演绎了黄自先生的《玫瑰三愿》、《西风的话》、《花非花》等经典声乐作品。不仅节目单上有曲目介绍,还有校史馆肖阳副研究员做了现场导赏。

本场音乐会还上演了由校史馆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筹)合作的多媒体音乐剧场《长恨歌》,这部作品根据黄自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黄自曲、韦瀚章词、林声翕补遗)改编而成,共十个乐章。由我院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代晓蓉副教授携团队负责多媒体设计,青年作曲家戴维一博士进行音乐改编。这部作品也曾于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进行了首演,得到了在场观众一致的好评。

纪念黄自先生的专题展也于11月24日上午九点至十二点在校史馆进行了展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校史研究专家、领导,志愿者团队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到校史馆观展,校史馆“海尚音苑”志愿者社团的同学对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史做了介绍。参观结束后,参观者对上音的悠久历史发展和杰出人才培养,以及上音当下学科建设有了一定了解。此次黄自展位于校史馆特展区,该展通过“黄自与清华”、“黄自的音乐人生(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黄自与上音(黄自与国立音专·黄自与当下上音)”,分别展现黄自与清华、上音两校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音乐人生。带领观者更多的了解了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生活,在国立音专工作时的情景,以及我们当下上音人对黄自先生的怀念与追思。

这场以致敬大师黄自先生为主题的活动,结合传承与创新,不仅带来了黄自先生创作的经典声乐作品,还带来了多媒体技术的新展演。充分地宣传了上音校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也体现出黄自先生其人及其创作对于上音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向黄自先生致敬,传承他的教育理念,学习他的奉献精神。

 

 

 

 

 

                                                   撰稿:甘玉琳

                                                   摄影:唐天祺 吴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