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在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9-26浏览次数:9731

同志们、各位专家:

 

在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厚重的遗产,亟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今日,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的诞生无疑是新时期我国专业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推广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将会对中国音乐的未来产生特有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院校,本身就是近当代中国音乐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改革开放后,随着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音乐学院也日益成为学院派音乐创作与推广的有效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诞生在上音,实有其必然性。

 

“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以推动、弘扬、整理和推广优秀中国音乐创作为工作核心,整合校内外资源,统合创作、表演、理论、批评和推广,汲取传统精华,对接国家战略,增强学院办学实力,扩大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与社会辐射面。在这一宗旨的指引下,依托现有条件,必将产生无可替代的学术与文化影响力,使中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更好地走向当下社会、走向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走向未来与世界。

 

长期以来,中国作曲家立足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积极吸收西方技法与艺术观念,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创作和积累了一大批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臻于上乘的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这些作品的保存与研究、表演与推广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艺术作品的价值生成和艺术史的构建而言,接受与传播的环节,往往与创作同等重要。而对于具有高度技巧性、丰富学理性和深刻思想性的学院派音乐作品而言,其要进入社会公众的文艺生活和艺术学者的研究视野,比起其他民间和流行性音乐,更为不易。尤其是对于以“作品”为核心的学院派音乐艺术而言,如果没有严谨细致的整理保存、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高水平的二度创作以及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宣传,那么其“经典化”的过程就无从谈起,也不能真正沉淀在中华民族的核心文脉之中。“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将“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作为主要使命与中心工作,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前瞻性,为解决我国音乐创作事业当下所面临的主要瓶颈,提供了解决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推动和支持下、在全球华人音乐界的有识之士的倾诚帮助下,“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一定会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和影响力的学术科研机构与宣传推广平台,为21世纪中国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做出自身独有的贡献。

 

最后,再次祝贺“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的成功举办,并祝愿它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