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速递

花儿与少年奔赴宁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20浏览次数:6366

银川市-中宁县-中卫市三地,三场友好交流文艺演出、两场文艺座谈、两所中小学支教、走进田野采摘枸杞、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艺术扶贫基地授牌、500余份调研问卷填写,上海音乐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在宁夏今年最热的一周,7月10日-14日,用四天的时间将汾阳路的夜来香送到了炽热的大西北沙漠。以专业的技艺、感恩的心情、敬业的态度、奉献的热情,圆满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任务。

作为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支队伍中唯一一支奔赴西北地区的小分队,团队成员均来自音乐教育系,在系领导前期精心安排组织下,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宁夏扶贫座谈会重要指示,此次活动主题为“音乐帮扶、点燃希望”,用音乐完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照亮西部欠发达地区。

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作为当地最重要经济支柱,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在40度的高温天,从早到晚、一头扎进枸杞地辛勤采摘,同学们第一次见到新鲜枸杞子,好奇极了,向杞农们仔细学习枸杞子的采摘方法,并和杞农们一起演唱《游击队歌》《好日子》《在希望的田野上》,塞上江南的夕阳下、老院长的歌声中,一个个藤筐渐渐装满新鲜枸杞,和着同学们的汗水,送往全国各地。

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中宁县大战场初级中学共有回族学生2229人,占76%。当同学们走进音乐教室时,回民女子合唱团的同学们早已站列整齐、充满期待迎接哥哥姐姐们的到来。该校以“知识改变命运”为校训,按照教育均衡发展要求设有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棋艺室、心灵小屋等十三个特色活动教室,运动场、排球场、篮球场、活动场地及体育器材一应俱全,但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在这里,同学们对“贫困”二字有了重新理解,本科生二年级吴思榕同学为该校谱写了校歌,并现场教唱新校歌《美丽的大中》。

在中宁县第五小学,叶一舟同学为孩子们纠正音准、节奏,并重新排练歌曲《祖国在我心窝里》。学工部副部长张卓、音教系青年教师马静分别代表学工部、音教系党总支与中宁五小、大战场中学建立艺术扶贫基地,与中宁县音乐戏曲家协会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 

 三场友好交流文艺演出分别与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中宁县音协、中卫市音协展开,此次宁夏之行,同学们按照高雅艺术、基础教育、走进田野准备了三份不同的节目单,一位观众这样评价道:“上音学子们深情的吟唱,犹如天籁之音,从他们的演出足见知识全面、基本功扎实。”同学们也欣赏了秦腔清唱、花儿联唱等许多当地特色节目。

演出前后,分别与中宁县音协、中卫市音协展开座谈,张卓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上音的教育体制与办学模式、上音“一流学科”的内涵和特色、“三步走”学科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等,中卫市音协主席高度赞扬上音严谨的办学态度与精品教育理念、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与上音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音教系师生也把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传递给了中卫市的文艺工作者。

此次社会实践,得到了宁夏艺术职业技术学院、中卫市文联、中卫市音乐家协会、中宁文联、中宁音协的大力支持,宁夏日报、中卫日报、中宁电视台、中卫市电视台进行了报道与专题片拍摄。宁夏人民第一次听到了上音学子的歌声与琴声、中宁县音乐厅第一次举办不插电文艺演出、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了奥尔夫教学法、同学们第一次在田间为农民伯伯唱歌,无数个第一次,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摘帽在文化层面上的内涵,亲身体验了《文化中国》课堂上所讲的黄河文明与丝绸之路要道上宏阔深厚的历史底蕴,明确了作为国内一流音乐院校的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倍加珍惜学校的顶尖教育资源与先进教学理念。而对“德艺双馨”四个字,也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在金字塔的塔尖上苦练内功、对标顶尖,用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服务人民、风标社会。

供稿 音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