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3时于上海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上音学子久违地迎来了黄河教授在上海的首次名家学术讲座。悠扬琴声,代际相传,黄教授携特邀嘉宾——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扬琴教师王玉珏,向在座者展开了载满中国扬琴发展的卷帙。
黄河,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精湛演奏被小泽征尔誉为“天才的扬琴演奏家”。创作了《黄土情》《古道行》《天山诗画》《离骚》《川江韵》《滇寨春色》《拉萨行》《湘江抒怀》《巫峡船歌》《春》《秋》《山水云天》《2010》等扬琴独奏曲,以及99首练习曲。
上音民乐系负责人张文禄致欢迎辞。前来聆听讲座的,除了有来自民乐系的弹拨教研室主任祁瑶副教授、扬琴专业成海华副教授、牛矾琼老师,还有许多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与广大扬琴爱好者,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回顾过往,知历史而传承之。黄河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承载着数辈扬琴人倾力奉献与期望的中国扬琴艺术研究重要参考文献——《华乐大典》。这是一部无论是文论部分还是音乐创作部分都编写严谨,同时也记录着中国扬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与成就而问世的巨作。正是这样的薪火相传才使得中国扬琴自始至终生生不息。
提及中国扬琴作品创作的古与今,黄老师认为中国扬琴演奏艺术能够在世界扬琴乐坛中独树一帜,其一是因为扬琴自身与中国音乐审美的契合,其二则是大量中国扬琴作品的创作与演绎。黄河教授例举了各时期的作曲者、作曲题材、数量,并将其以比例图的形式客观清晰地作出了介绍并与在场的听众互动。提及自己的作品时,黄河教授的幽默风趣更是让互动的气氛高涨。经由黄河教授的梳理,在场师生对于中国扬琴发展之迅速、影响之深远,有了清晰深刻的了解。
谈及中国扬琴的创作及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影音播放还有王玉珏老师的现场演绎向大家介绍了近现代的扬琴曲《狂想曲》《凤点头》《春》《镜花水月》……分别展示了各曲的民族管弦乐版本、西洋管弦乐版本、重奏、独奏等多样化的演绎方式。黄河教授对于各形式的演绎可行性及适用性都作出了详解,并强调,传统曲目的音乐语言或是随音乐审美不断进化的新血液,亦或是与当代演奏形式相融合的现代作品,都是未来扬琴创作发展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内容。
讲座中,王玉珏老师为台下的各位师生家长带来了改编版的《彩云追月》及《邓丽君歌曲串烧》,熟悉的旋律经由一系列的重新编排再由音域宽广的扬琴演奏,大家对于扬琴在乐音表现上的多样化惊叹不已。黄老师认为,将一些古典旋律如《彩云追月》以新的方式重新编排演绎,非常值得鼓励提倡。
进入现场教学环节后,上音的扬琴专业学生陈倩演奏了《春》的引子部分,并由黄河教授点评指导。他特别对《春》中的泛音技法和手势作出了非常精细准确的要求和指导,对于每一乐句的细腻处理与乐感理解令在场听众不由得凝神推敲,经过一番点评后,大家受益匪浅。
讲座最后,黄河教授表示,我们要继承传统,敢于创新,在重视独奏形式的同时也要在扬琴室内乐形式上注入同等的关注。
两小时的讲座犹如白驹过隙,意犹未尽中,在场所有人为黄河教授、王玉珏老师献上了最诚挚热烈的掌声。
撰稿:唐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