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速递

方琼古诗词歌曲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学院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24浏览次数:6045

方琼教授说:“读史书,可以让我们传承前代的智慧和文化。吟古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先贤的志趣和情操。唱古曲,可以让我们倾听祖先的心情和呼吸。”带着这样的祈愿,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的其中一项成果,2017年6月17日晚,方琼带领上海音乐学院优质团队,与从师于她的包括青年歌唱家陈家坡在内的十余位在校学生,在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了“长相知——方琼古诗词歌曲音乐会”。此次音乐会由星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和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联合承办。

此次音乐会特别邀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担任表演嘉宾;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红担任主持人;著名指挥家、钢琴家张亮担任钢琴伴奏;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中国金钟奖古筝组金奖获得者刘乐担任古筝协奏;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及在校学生陆笑姿、舒士纹、章昕如、来文瑾、冯依鸣、陈可欣、张亦佳等组成的青年演奏家团队为音乐会助奏。

当晚音乐会以古典诗词为内容,以“古韵新唱”“古曲新创”为形式,上下半场各八曲,容量丰厚,品格典雅。

上半场从汉唐的古诗歌赋至明清的词曲琴歌,每首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音乐会由一曲《越相侧商调》拉开序幕,这是宋代词人姜燮根据古越地区民间流传的庙祀迎神的古曲整理填词而成就的作品,载于其十首祀神曲《越九歌》之中,该曲以律吕字谱记录并流传至今,保存着历经千古的淳朴风情。此曲开场,确定了音乐会的主调、基调。紧随其后,在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期待中,音乐会主角方琼教授身着一席羽纱白色长裙款款登台,为大家一连带来五首各具特色的曲目:《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凤凰台上忆吹箫》《长相思》,以及《黄莺吟》。前四首作品以琴箫伴奏,每首歌曲都与“离别”有关,但对象和情绪各不相同,各有其意。方琼教授以其娴熟的技巧,富有张力的表现,展示了琴歌诗乐的美妙意境。其后,82岁高龄的姜嘉锵先生以两首风格迥异的作品《伯牙吊子期》和《板桥道情》的演唱结束上半场。中场休息之前,应主持人之请,姜嘉锵先生就他自己多年演绎古诗词歌曲的经验及民族声乐艺术的开创精神,分享了见解和理念,赢得观众满堂喝彩。

下半场,以当代作曲家在古典诗词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配、创作的作品为主,主要以钢琴伴奏,再加上笛、箫、琴、筝、二胡、琵琶、竖琴等乐器勾勒点缀,令声响更为多彩绮丽。曲目有由作曲家赵季平、奚其明、连波、杨一博等创作或编配的《关雎》《杨柳枝》《秋风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伐檀》《长相知》《幽兰操》《静夜思》等八首作品。音乐会点题之作《长相知》的音乐,由上海音乐学院连波教授创作。“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作曲家巧妙地运用苏州弹词音调,将诗词深邃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得真切而含蓄,配合方琼用吴侬软语咏唱,时而深情无限,时而荡气回肠,歌词中不断重复的“乃敢与君绝”,意蕴深沉,余音绕梁。

音乐会终场前,方琼教授就她及其团队酝酿、制作古诗词歌曲专场音乐会的缘起、理念及创作过程,向观众们进行了介绍。概括这一专题音乐会的意旨,用主持人刘红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西方声乐技术之长,“洋为中用”的同时,一直坚持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中寻根求源。方琼教授在这一探索中不断创新立意,古诗词歌曲音乐会的举办就是其中一例,此举力求在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典文学中探寻民族声乐内在、深隐的神韵,“古为今用”,在探索民族声乐的命脉上下功夫。

音乐会结束后,在由星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庆功晚宴上,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感慨地说:“在充斥着低俗之风的当下,方琼教授团队给我们送来了一股清纯淡雅、琼浆玉液般的古风音韵,犹如人们深陷雾霾之中呼吸到负离子,是一种精神洗涤,一种身心疗慰!向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家们为学术而潜心执着致敬!为您们探索艺术的精神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