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速递

声音、表演、影像和剧场作品《我》成功首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1-12浏览次数:3620

1月7日、8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新加坡双年展平行项目《我》,在苏州成功首演。

声音、表演、影像和剧场作品《我》分为四个乐章,由我院周湘林教授、张旭儒教授、赵光教授和我院校友、旅美作曲家于阳先生共同完成。作品集中围绕中国传统“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进行诠释与演绎。四位作曲家发挥了极大的创造力,为了使乐器回归本身最初的意义,从声音发响的源头去寻找、搜罗,以展出的三十件源于生活的器物为发声媒介,进行音乐创作。

周湘林创作的第一乐章《土》拉开了演出的序幕,乐器以土响器为主,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陶瓷器皿,古陶瓷碎片和陶土乐器;张旭儒创作的第二乐章《木》以来自云南佤族的圣物“木鼓”为主要乐器,作品的时间概念的表达方式也受到“佤历”的影响;于阳创作的第三乐章《金》中的主要乐器以来自造船场船舶上的金属构件为主;赵光创作的第四乐章《水》则通过现场的影像、装置、器乐等形式的结合,或象征或直接地表现水与火的形态特征。在特定的剧场演出环境下,结合影像、声音、表演与装置艺术,使一切交错与暗合产生“有控制的偶然对位”,令现场效果横生妙趣。

项目创意的发起人之一、艺术总监赵光教授说:“从最初的作品形式、响器来源,到艺术解读的各种可能性,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这一作品的实验性所在。让我们看懂作品,也看懂创作者们的艺术野心、不老玩心。当人声、乐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相互呼应着、流动着包绕着听众时,感受音乐既不需像欣赏交响乐那样仰视,也不像室内乐那样居高临下,而是更具平等的亲和力。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普罗大众能够近距离感受艺术的美感。”

该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项目-戏剧与影视学科资助,由上海音乐艺术发展中心和上音科研处大力支持。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担任出品人,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筹)副主任代晓蓉副教授担任技术总监、林克华(台)先生担任灯光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筹)教师程瑜怀副教授担任装置与影像设计制作,由上音师生团队全力演绎。1月7日至2月12日,每周六、日各演两场。总制作人尤继一说,除此之外,该项目今年将在贺绿汀音乐厅公演十场,还将与上海音乐厅合作举办公益性惠民周周演专场。希望通过这种中国当代音乐与跨界艺术进行对话、融合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面貌彰显在当代国际艺术舞台上。


撰稿:杜巍巍、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