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国唱诗班”诗乐文化经典系列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上海市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分为学术研讨会和展示活动两个部分。
上午,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原院长江明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上海市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任、上音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音乐教研员席恒,以及部分教研员等出席了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在余丹红教授主持下,就嘉定区教育局易凤林老师撰写的拓展教材《慧雅乐童——“中国唱诗班”诗乐文化经典》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活动。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首先对“中国唱诗班”这项活动以及《慧雅乐童》这本教材的背景做了细致而全面的介绍。上音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充分肯定了“中国唱诗班”在当前音乐教育领域的价值。他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教育领域中处于十分缺失的状态,虽然我们不能避免下一代大量接收外来文化的现实,但是由此而导致的文化单一同样存在着短板。立足于此,林在勇将“中国唱诗班”评价为“在荒芜的园地中播撒下的种子”,同时对从音乐教育领地出发,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随后,江明惇教授从艺术形式的角度,对《慧雅乐童》中的歌曲提出了创作方面的建议。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和出版社的领导,从教材传播、发展的角度,对《慧雅乐童》今后前行的道路做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发言。上海市音乐教研员席恒和艺术教研员钱熹瑗除了对“中国唱诗班”做出了高度评价之外,还均从实践角度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拓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看法。最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立足于大教育学科的角度,提出音乐学科自身本就存在着书本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天然联系,这为通过音乐课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策略,提供了绝佳的有利条件。
下午,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陆伯鸿、纪明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健以及一部分参加了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们和上海市各区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各区音乐骨干教师、徐汇区全区音乐教师一起,观看了“中国唱诗班”诗乐文化经典展示活动。此次展示活动旨在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求《慧雅乐童》作为音乐课堂拓展性内容的可行性。整个活动选取了《慧雅乐童》中的七首歌曲,分别采用了微教研、微课、动漫、表演唱、情景剧、诗乐舞蹈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令人耳目一新。
本次系列活动得到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重点人文基地“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的大力支持与协同合作,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拓展性教材开发的探索、对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承与推广,均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撰稿:熊至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