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上音杨浦战略合作,国立音专旧址将回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01浏览次数:10494

2016年6月28日,值得所有上音人铭记的日子,上海音乐学院与杨浦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国立音专旧址主体建筑将于2017年11月27日建校90周年之前,回归上音,并用于建设“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

在此基础上,双方充分整合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系列深度合作,支持上海音乐学院筹建上音现代音乐院,共建国际音乐创意产业园,以及共建现代音乐职业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

一张关于中国音乐发展,音乐人才培养的新蓝图跃然纸上。


协议签署:创建上海的音乐生活

副市长翁铁慧,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市教委副主任王平,杨浦区委书记诸葛宇杰,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副书记唐海东、副区长黄红,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党政负责人,共同出席见证了签约仪式。


协议签署仪式上,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首先代表全体上音师生员工和几代上音人,向市委市政府,以及杨浦区政府和人民表达了感谢。他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不仅是上音人的寻根,更是一次根深如何叶茂,如何争取累累硕果的思考。上海是一座有格调、有文化雄心的城市,这次区校合作正是杨浦区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做出的有远见有创见的举措。

他表示,上音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将中国音乐高研院挂牌到杨浦,回到国立音专有光荣历史的建筑中,潜心探究中国音乐体系的建设。二是把上音现代音乐院和现代音乐职业学校建设好,让上音近90年建立起来的以古典音乐为基础的音乐积累,面对更鲜活的音乐未来。第三,有责任把以当代音乐为主的产业园区办好,上音正在努力调研,希望把国际上最有现代音乐研究实力的大学、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国内最活跃的艺术家结合起来。

林在勇强调,要努力创造一种音乐生活,在这片国立音专的土地上,创建属于上海的音乐生活。


两地寻访:连接过去与未来

协议签署前,上音一行走访了国立音专旧址,即民京路918号,现在为公安部822厂,这里仍保留了四幢当时的建筑,主楼、东西侧副楼和东侧琴房,包括厂内的花园绿化都保存原汁原味,尤其是刚进门一棵参天雪松,挺拔雄伟,是1936年4月蔡元培先生亲手种下的。

新老上音人在旧址流连忘返,纷纷拿出手机拍下留存近百年的珍贵画面,如代表上音血脉的银琴黄钟、萧友梅先生落款的石碑,以及带有老虎窗的琴房等。

之后,大家来到杨浦区现代音乐职业学校,这所由上音支援共建的音乐中等专业学校,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卞建鸿校长介绍了主体教学大楼的改造计划,从一层到六层,都将按照专业的音乐教育和设施进行设计配备,有地下一层的专业录音棚、一楼的可视化教学教室,二楼的音乐演艺厅,跨越两层的多功能录音棚等,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内领先、上海一流的现代流行音乐人才。


合作规划:从专业人才培养到社会文化共建

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音乐学院,借助杨浦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建设,与杨浦区强强合作、优势互补。

合作包括五方面内容:

首先是国立音专旧址回归上音,在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建校90周年之际,旧址主体建筑 “回归”上音并用于建设“贺绿汀中国高等音乐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周边整体功能规划方案。

其次,筹建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院。在上音现有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杨浦区政府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为艺术院校、上海音乐产业创新基地输送优秀专业人才,打造产学研高地。

三是共建国际音乐创意产业园,围绕民京路918号主体建筑拟开展“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上海‘音之源’艺术中心”、“东方乐器博物馆”、“上海现代音乐(20世纪音乐)博物馆”等主题建设。

第四,支持共建现代音乐职业学校,上音在专业设置、专家团队、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支持和专业指导。深化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的合作共建。

最后,双方共建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上音可选派教学、科研、管理专业人才到音乐创意产业园、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现代音乐职业学校交流教学科研管理,通过实践锻炼、教育管理、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