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海之春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开放周”全面展开。作为“音乐开放周”的首项正式活动,“市民公益音乐课堂”之“名家讲坛”在我院举行,杨燕迪教授为市民主讲了《交响音乐在中国——百年世纪回望》。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出席并致辞。
林在勇在讲话中指出,音乐的诞生、艺术创作源头和服务的对象都是人民。如果说音乐有什么高尚的话,最根本的是代表了人民的心声,传递了时代的主题。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喉、乐器,做有助于社会更和谐、世界更美好、市民更快乐更幸福的事情,是非常有幸的。上音开设公益音乐课堂,是想把这个社会、我们全体上海老百姓给我们的厚爱,做一点点回报。今天的文化人,在专业领域能够很好成长、发展的人,首先要感恩的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感恩千千万万为我们的成长、发展作出支持和贡献的人。所以,上音有决心把这个音乐课堂好好做下去,让更多的市民通过音乐,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市民公益音乐课堂”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一项大型、持久的公益性讲座活动,旨在发挥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利用学校优质资源,服务上海社会文化建设,丰富上海市民的音乐文化生活,让更多的群众走近音乐,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作为“音乐开放周”的第一个活动,同时也是“市民公益音乐课堂”的第一个活动,杨燕迪教授主讲的《交响音乐在中国——百年世纪回望》讲座,在近2小时的时间里,生动细致的将中国交响音乐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描绘于大家的面前。
此次讲座有近150人参加,预约成功的市民早早前来,在讲座的现场全神贯注,不时用手机和纸笔记录下讲座的精彩内容。
当天下午, “市民公益音乐课堂”还推出“表演专业小课”,由上音优秀的硕士、博士免费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的器乐及声乐专业辅导。“专业小课”接受报名的消息一经发出,市民反响热烈、踊跃报名。上海音乐学院“公益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关注度直线提升。学校还特地针对“讲座”和“小课”这两个活动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让参与者在活动结束之后自愿填写问卷,表达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并提出意见。
上海音乐学院将在音乐开放周之后,通过“市民公益音乐课堂”的载体,把“开放周”的理念延续下去,不断丰富形式载体,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