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接受早报专访。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早报记者 俞立严
3月11日,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除了介绍《一江春水》等上海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背景外,也就当前文艺界和文艺工作者的一些现象谈了看法。他表示,收视率就像GDP,不应是唯一指标;文艺工作者不要让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反面教材”。
习近平关注“上海三部曲”
“2014年,遇到资金上的困难,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得到了回应,这对‘上海三部曲’等的创作是很大的鼓励。”廖昌永代表说,一年前的全国两会,当时还在酝酿中的歌剧,被他介绍给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上海三部曲”的第一部《一江春水》首演成功,得到了很好的反响。2015年3月5日在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和廖昌永交流了“上海三部曲”《一江春水》、《家》、《日出》的进展情况。
廖昌永代表介绍,2015年上半年将是《一江春水》的修改期,下半年是排练期,到年底再开始第二轮的巡演。他表示要花时间打造精品,争取提高上海文艺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的占有率,除了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之外,希望还能在世界各大剧院上演。
过多看重产出会浮躁
“在一定的时期确实有唯收视率的现象,我想,收视率实际上就像上海代表团之前讨论的GDP指标一样,收视率要不要看?作不作为一个指标?它当然是一个指标,但是是不是作为唯一的一个指标?那就不应该是了。”在谈及当前部分作品追求收视率和短期经济效益的现象时,廖昌永代表说。廖昌永代表指出,身为艺术工作者,要排除身边的干扰,“在我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当然要考虑投入和产出,但是,我们如果过多地看重产出的话就可能会浮躁。”
廖昌永代表介绍,在《一江春水》的创作过程当中,主创团队一直在坚持做精品,在他看来,如果做的不是一个精品,只演两三场,那就是浪费,也就是前面所做的都浪费掉。他希望作品能流芳百世,最起码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留下来,而这种文化价值仅仅从经济角度是无法估量的。
廖昌永代表直言,当前文艺创作还是缺乏精品意识,“国内全年得生产多少电视剧、晚会,但是其中有些看完之后你不愿意再看,因为它们的原创性太差了!”
文艺工作者要爱惜名声
对于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廖昌永代表表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对于不同种类的作品需要包容,但是一个文艺作品还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的精神价值观,即便是在文艺产品高度市场化的美国,其大片也有很多还是反映美国人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
“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虽然有人观后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还是挺受感动的,作品给人以正能量,不论在精神价值还是文学价值上都不是快餐文化能比的。”廖昌永代表说,文艺工作者得沉下气来,好的艺术作品既要经得住大众的检验,也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文艺工作者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惜自己的名声。”对于近来发生在文艺界的一些负面事件,廖昌永代表说,社会上不止是文艺界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监督,文艺工作者要爱惜自己在文艺作品里塑造的艺术形象,要知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价值取向和对生活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 喜欢自己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这是有示范作用的。
廖昌永代表指出,文艺工作者除了艺术修养之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不仅要在艺术上努力做到最好,在生活当中也要努力做到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