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萧友梅诞辰130周年 黄自诞辰110周年
2014年是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萧友梅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著名作曲家、教育家、理论家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11月26日下午,“向大师致敬——纪念萧友梅诞辰130周年、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上演了萧友梅和黄自先生的部分声乐、器乐代表作品,以寄托对两位先辈的缅怀和纪念。
萧友梅(1884-1940),广东香山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先生,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音乐学校、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与蔡元培先生共同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并担任教务主任。1929年,学校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先生在蔡元培的推荐下亲任校长,使国立音专在困境中得以发展。代表作有歌曲《问》、《国立音乐院院歌》、《抗敌歌》,大提琴曲《秋思》等。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清华学校毕业后,曾赴美国欧柏林学院和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是第一位获得美国音乐学士学位的中国人,他的毕业作品《怀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交响乐作品。1929年回国后,先后在沪江大学任教,在国立音专担任理论作曲专任教授兼教务主任,为我国作曲学科的创建与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
今年我校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9月11日《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珍贵手稿文献巡展》在耶鲁大学开幕,这是黄自手稿原件首次出境展览,也是作品手稿时隔85年后回到母校展览;10月1日起,此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展,作为香港“第十次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的一项内容;11月7日,手稿巡展在台湾师范大学启动最后一站,同日,“纪念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音乐会”在台北举行。近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其出版的《我为大师画素描》(增订版)中,也收录了为萧友梅、黄自先生所作的亲笔素描。
11月26日,在建校87周年校庆前夕,我院特别为校园内的萧友梅、黄自铜像敬献花篮,以示纪念。在向大师致敬的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加强传承文化的大任意识,真正做到学习、传承、发扬,使上音精神与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