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研究生赴西北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19年3月26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奏鸣·论乐”学术交流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厅拉开帷幕。

活动伊始,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秦红卫致欢迎词,对上音27位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提到,两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艺术实践上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战略,期待着双方更进一步拓展和加强两校的交流与合作。

上海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谢苗苗老师代表上音师生团队表达了对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邀请的感谢,她提到西北师范大学作为西北地区知名学府,拥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地域优势。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对此次学术交流活动非常重视,希望以‘奏鸣·论乐’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契机,为两校建立友好情谊,深入合作打下基础。”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分为五个板块,专家讲座、声乐大师课、硕士学术论坛、博士生讲堂、交流音乐会。

 

 专家讲座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伍维曦教授以《江声浩荡自天外:傅雷艺术观念中的国粹与西学》为题展开了学术分享。伍教授用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江声浩荡,自屋后蜿蜒升起……”来引出讲座的主要人物,即小说译者傅雷。并以音乐批评家和美术批评家两种身份角度来看待历史语境下傅雷所持有的艺术观念,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最后西北师范大学王文澜教授对于伍老师具有独特视角和深度内涵的讲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论坛

来自两校的十一位硕士研究生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交流盛宴,其中包含对江南丝竹乐社现状调查、图瓦人乐器“楚吾尔”的深度田野考察;极具地域特色的以莫高窟第445窟《婚嫁图》为对象,运用美学视角探讨其绘画元素与音乐元素的融合;也有通过欣德米特和巴托克《乐队协奏曲》探析20世纪乐队协奏曲体裁;一同找寻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的“未完成”作品;从日本乐书看丝路末端的乐器留存等多学科的学术分享。

 

博士生讲堂

本次奏鸣·论乐(兰州)学术交流新增了博士生讲堂环节,我院预选出6位不同学术背景的博士研究生,在本次讲堂中进行宣讲。西北师范大学王文澜教授、马瑜慧副教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教授对研究生们的田野考察、研究延展、多元思维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同时,两校硕博研究生们在各种学术专题上展开了场上和场下的深度学术分享,场面热烈、友好。

声乐大师班

我院声乐歌剧系王凯蔚教授,对西北师范大学四位本、硕学生们开展了声乐演唱与音乐理论等多维度的表演指导。授课中,王教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逐字逐句地引导;王教授强调:在歌唱演绎的同时,加深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能够更加自然地获得情感与歌唱的连贯性。近三个小时的课程中,王凯蔚教授以风趣的言谈与声情并茂的指导获得在场师生们的高度评价。

 

交流音乐会

27日晚,两校优秀表演专业研究生齐聚一堂,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由我院郑文溯具有史诗般气势和戏剧性风格的《b小调谐谑曲》钢琴独奏作为“序曲”拉开帷幕,来自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藏族同学加木,演唱了独具藏族风情的民歌《宁结波拉》,歌曲通过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的相互交替,以获得音乐色彩的丰富变化,表现了夏尔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之情。音乐会尾声,在沈辛怡老师细腻动人的钢琴伴奏之下,由彭子仪和戴宸演唱的《我怎样去爱你》情感饱满,呐喊与诉说包裹在无尽的歌声里,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听众,赢得了现场阵阵欢呼,连绵不绝的掌声。

 

 

供稿:研究生部